作者:陆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6/17 8:19:54
选择字号:
于本水院士:守卫长空的“幕后英雄”

 

■本报记者 陆琦

不管是实验室和总装厂,还是飞行试验基地;不管是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还是40摄氏度的高温;不管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还是乘风破浪的军舰里,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本水主持研制的导弹在哪里,他就会出现在哪里。

不过,当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组成的方队在国庆35周年阅兵大典上第一次公开亮相时,当堪称防空“杀手锏”的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在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初露峥嵘时,于本水都只是默默地注视着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

只因为青年时代“一定要为国家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梦想,于本水将全部身心都献给了我国的导弹事业。

不寻常的《英华大辞典》

于本水的书架上摆着一本《英华大辞典》。它可是于本水的“宝贝”,因为这是他50年前荣立三等功获得的奖励。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U-2高空侦察机经常来祖国大陆偷偷侦查。被我防空导弹击落后,又学会了机动逃逸,即制导雷达一开机,它便机动逃出防空导弹杀伤区。空军司令部要求国防部五院帮助解决这一难题,任务落到了国防部五院二分院(现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的肩上。

为让空军尽快打掉机动的U-2飞机,二分院10号大楼彻夜灯火通明。于本水作为课题负责人,带领研究小组昼夜攻关。最终,他们拿出了一套被空军指战员称为“近快战法”的有效方案。

“根据U-2飞机的机动性能和我地空导弹的作战能力,提出压缩制导雷达开机距离和发弹距离,并辅以兄弟火力单位佯攻。一旦按此发射导弹,敌机就难以逃脱被击落的命运。”于本水清晰地记得,1963年11月1日,地空导弹二营首次用“近快战法”击落一架敌U-2飞机。

此次战斗后,“近快战法”便向地空导弹部队推广。于本水也因此荣立三等功,奖励就是这本《英华大辞典》。

八年磨一剑

1980年,于本水被任命为主任设计师,开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的研制工作。

面对新型号研制任务,他参考国内外经验和自己的亲身体会,提出了导弹总体最需要迫切解决的三个重要问题:第一,要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研制队伍;第二,必须制定一个先进可行的技术方案;第三,制定一个正确的研制模式和研制程序。

飞行试验是防空导弹研制阶段的重要环节,试验状态多、试验周期长、试验费用高。从1982年开始,低空超低空防空型号在某试验基地开展各阶段导弹飞行试验。

“没有到过茫茫戈壁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季节交替之时黄沙漫天的恶劣天气,也难以体会到生活在这里的艰辛。”于本水说,那是他人生中难得的记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试验队的同志们远离京城和亲人,来到荒漠戈壁,相互之间结下了胜似亲人的感情。”

在长达8年的研制过程中,于本水带领设计师队伍攻破了高集成度导弹设计与试验、筒式热发射、电磁兼容和超低空拦截目标等关键技术。

1992年11月,该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自己养“鸡”下“蛋”

1991年的海湾战争震动了中国高层。他们意识到,中国军队的作战思想、军事装备与先进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国防重点必须放到发展航天事业上。

“我国当时在役的防空导弹都适应不了现代战争的作战需求,必须进行升级换代。”于本水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靠进口外国武器并不现实。

为此,更加适应现代国防需求的第三代导弹——陆军野战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工作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拉开序幕。经验丰富的于本水再次挑起大梁,承担起型号总设计师的重任。

他带领队伍,通过充分研究国内外相关型号,结合中国自身特点,将所有设备高度集成和小型化设计,完成了我国首套“单车集成”设计。同时,带领全体型号战线的设计师确定了导弹武器系统研制的数项重大关键技术,制订了关键技术攻关方案,并率领设计师队伍进行关键技术攻关。

2002年,68岁的于本水将总设计师的接力棒交给了其他人,自己则担任该型号顾问。不过,他的心从未离开这个凝结着他多年心血的型号。靶场飞行试验,他亲临现场,帮助把关分析问题;飞行试验故障,他花了大量心血,帮助型号队伍进行故障分析和归零……

最终,该型号研制成功并交付相关用户,得到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增强了国威和军威。

“中国是个大国,不能只买外国的‘鸡蛋’。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养‘母鸡’,下‘鸡蛋’。”于本水希望,我国能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认真研究国情,实现防空导弹“弹族化+智能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防御武器技术的发展道路。

《中国科学报》 (2015-06-17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