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劲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5/11 7:57:18
选择字号:
万劲波: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

 

■万劲波

最近,“印度森林之子”的故事在朋友圈广泛传播。谁也没想到,仅仅因为印度16岁男孩Jadav Payeng三十多年的努力,当年干涸的沙地,今天已变成一个占地550公顷的茂盛森林,面积接近两个颐和园。Payeng的成功,既深深植根于他对自然生态规律的尊重,也深深根植于他坚定的个人信念和持久的内在兴趣。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地区已经进入创新经济的“森林”行列,新兴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正在快速跟进,抓紧“育苗造林”。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要兴盛创业、创新,同样需要从深植“一颗颗创业、创新的种子”开始,向下扎根,向上生长,逐渐形成“森林”一样的“创新生态系统”,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创业、创新的氛围和风尚。

5月7日,李克强总理先后来到中国科学院和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调研,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要求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军民融合及“引进来”和“走出去”合作创新,明确要求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通道,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

在英文术语上,企业家与创业家相同,创业和企业家精神相同,且常常相互混用。它们源自法语“Entrepreneur”,原意是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经典意义上的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具有经济意义的“新价值创造”。现在,创业、创新已经泛指一切“新价值创造及实践”行为。如“研究创业家”并不意味着直接去赚钱,而是强调研以致用,以知识与智力造福社会、服务大众;“社会企业”则追求“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事实上,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可能会加剧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在某种程度上,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对社会发展,尤其是在造福弱势群体、缓解贫困与社会不平等方面的负面作用和正面潜力被经济利益所遮掩或者被人为忽视。有利于社会创新、包容性创新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同样应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激励支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取决于社会化的创业和创新——不仅要生产更多“物有所值”的产品和提供更多“及时有效”的服务,还要有能力生产更新颖的高价值产品和提供更新颖的高价值服务,以满足瞬息万变,且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分散化、时尚化和绿色化的社会需求。

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带来新认识和新手段,创业和创新还需要冒风险推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服务。虽然社会希望进步、欢迎创新,但由于惯性和风险,往往难以改变,直到有力量迫使它改变。这个力就是创新驱动合力!每个人都是时代潮流的一分子,个人正能量和“价值创造”行为正向汇聚,就能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能。

基于我国科研力量主体集中于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现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探索在职创业、离岗创业有关政策,以促进人才向企业流动,提高创业成功率。

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来看,总理强调,国家将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让科学家“坐得住、钻得进、研得深”。夯实基础研究“地基”,攻克一批批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才能持续以更多高水平原创性成果推动应用研究和产业升级。

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看,总理强调,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强化服务改革必须跑出加速度。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意味着政府部门的改革除了努力工作,还要方向正确,要持续清障搭台,充分释放创业、创新活力。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5-05-11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