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位于尼泊尔著名旅游城市博卡拉,距离我国西藏日喀则市吉隆县边境43公里,距离聂拉木县42公里。
尼泊尔内政部26日宣布,该国25日强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已升至1805人,另有4718人受伤。截至目前,受尼泊尔强震影响,中国西藏境内因灾死亡人数已升至17人、伤53人,转移安置12000余人。
“此次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南边,是由印度板块向北推挤、与喜马拉雅山碰撞造成的大地震,属于构造型地震。”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当天下午17时17分,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26日1时42分,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又发生5.3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8.2度、东经85.9度,震源深度10千米。
据徐锡伟分析,从日喀则地震的破裂程度和与尼泊尔8.1级地震震中的距离来看,日喀则的地震不是尼泊尔地震的余震,而是由于震后地质调整造成的触发型地震。但无论是余震还是触发型地震,其造成的破坏力都与震级和震区地质、地形地貌、房屋抗震程度等有关。
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后,在当天和4月26日又分别发生了7.0级和7.1级余震。徐锡伟告诉记者,大地震后,发生比原地震级别低1至1.5级的余震都是有可能的。
“尼泊尔8.1级强震可能会使青藏高原地区的构造应力场产生较大的调整。”徐锡伟说。
他表示,青藏高原特别是南部地区地质活跃度高,正处于7级以上地震的丛集期。“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2013年的芦山地震,去年的鲁甸地震、于田地震,都是6~8级的地震。”徐锡伟说,未来一段时间,需要针对青藏高原的地震形势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判断。
尼泊尔强震发生后,有媒体报道称,此前一周,约有50位地震学家与社会科学家从世界各地前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参加会议。他们早已预料到尼泊尔可能发生灾难性强震,只是没想到地震在会议结束一周后就到来。
同样预料到此次强震的,还有中国地震局。“之前我们就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划分了两个危险区,此次地震就在其中的一个危险区上。”徐锡伟说。
据介绍,目前中国地震局正在开展2016年至2025年中长期地震危险区划分的工作。“我们会确定危险区里可能发生的地震震级大小,让危险区作好应急准备,比如准备充足的应急设备,增强房屋的抗震性能等。”徐锡伟说。
但是,对于具体地震发生的时间,仍非目前地震预报所能及。
中科院院士石耀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地震预报主要是基于前兆现象的经验预报和统计预报,根据地质运动现象、地质断层等基本条件,以地震活动性研究为主,并结合空间大地测量技术,以及地磁、电离层变化观测等来开展预报。
“我建议逐渐将经验预报向物理预报转变。”他表示,目前物理数值预报因为缺少地质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翔实资料,尚未得到应用,但研究人员正在为推测出这些数据而努力。
“气象数值预报从提出设想到初步实现,用了半个世纪;地震数值预报或许需要一个世纪,但我们还是要做好研究积累工作。”石耀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