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欢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3/31 8:59:20
选择字号:
地热“十三五”:转思路寻出路

 图为地热地貌 图片来源:昵图网

一方面要摸清地下资源量,另一方面要突破地上技术。尤其是除了规划还要配套相应的政策、体制,否则很多制约地热能开发的部门利益将难以厘清。

■本报记者 陈欢欢

“热不起来”一直是地热界的真实写照。在新能源的大家族中,同“风风火火”的太阳能、风能等相比,地热能显得默默无闻,依然被普遍用于温泉、洗浴,而难登发电的大雅之堂。

虽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10万千瓦的发电目标,但记者近日在采访中获悉,该目标恐难完成。

“‘十二五’的规划过于乐观了,尤其是发电这块。”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展望“十三五”,地热能要想热起来,还需转变思路。

雄县模式可否推广

在2014年环保部公布的全国74个大气污染城市中,河北保定位列第一,成为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同样是在2014年,同样是在保定,也诞生了华北地区首个地热供暖代替燃煤的无烟城——雄县。

2014年2月27日,国家能源局在河北保定雄县召开全国地热能利用现场交流会,将该地区地热集中供暖代替燃煤的模式确定为雄县模式,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亲自出席。

目前,雄县模式正在保定市全面复制。地热取代燃煤被确定为保定市三大能源战略之一。根据规划,到2015年底,保定全市地热供暖建筑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可替代标准煤11.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8.1万吨。“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完成,预计可以超越。”保定市国土局李红英说。

在3月22日参加第四届中深层地热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会议时,汪集旸建议在南方推广地热集中供暖,由此可将我国的供热边界南移,满足南方部分地区的供暖需求。

汪集旸指出,广东、福建等地有许多小型、分散的地热资源,如珠三角的广东丰顺和长三角的江苏南通附近都有较好的地热资源,假如能够依照雄县模式再打造两个样本,能在东部治理雾霾和解决供暖上起很大作用。

不过,推广雄县模式并非易事。首先,雄县的地热资源非常好。其次,中石化绿源地热能有限公司做了很多工作,其在雄县的供热面积占县城供热总面积的90%,在保定市的地热开发量占保定市开发总量的一半。这些条件并非所有城市都具备。一位地方环保局工作人员就向记者坦言:国家宏观规划要想落实到地方具体政策上,还有太多障碍。

汪集旸则建议在推广雄县模式时注意一体化管理,成立地热办专门管理,否则供暖、地下、地上分属不同管理部门,“相互扯皮最为糟糕”。

地热发电需转思路

作为我国大陆第一台兆瓦级地热发电机组,西藏羊八井是我国地热发电的标杆。但是标杆之后再无标杆。

“‘十二五’规划的10万千瓦现在看怎么也达不到,实际上除了羊八井没有别的增长点。”汪集旸一针见血地指出。

据悉,2013年底我国地热供暖面积已经达到3.5亿平方米,完成“十二五”规划中5亿平方米的目标不成问题,但地热发电的推进始终不尽如人意。

“方针有些偏,干热岩要有新思路,思路不转上不去。”汪集旸说。

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原主任郑克棪日前在谈到“十三五”地热规划时也指出,预计“十三五”地热发电只有略快增长,预计至2020年可实现15万千瓦。他表示,国土资源部现已开始加强高温地热资源勘探任务,积极为“十三五”和今后的地热发电作准备,但这需进行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勘查,然后在选定的位置钻勘探孔,钻井完钻后要做产能测试,这些实施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此外,科技部“十二五”《中低温地热发电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成果可供利用,但还达不到产业规模。

汪集旸认为,目前一方面要摸清地下资源量,另一方面要突破地上技术。尤其是除了规划还要配套相应的政策、体制,否则很多制约地热能开发的部门利益将难以厘清。

油田地热亟待突破

除了高温发电,汪集旸还一直力推中低温油田区地热利用。他认为虽然每口井的资源量不多,但是我国有成千上万口可利用的井,总量可观。

一直以来,地热开发的最大障碍是前期投资较高,其中2/3投资用于钻井。而油田区地质资源开发的优势在于,已经有了基础设施,节约了最关键的钻井成本。其次,资源丰富,绝大部分没有开发利用。第三,利用油热电联产可以让大量报废井起死回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李克文指出,油田产量早期上升很快,到一定阶段会快速下降,同时含水率大幅上升。例如华北油田综合含水率已经大于95%,也就是采100升液体只有5方油,95方是水。“所以我们提出了报废井油热电联产的模式,对延长油田寿命和周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巨大社会效益。”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有34万口井,其中报废井9.2万口。李克文表示,其中相当一部分可以转化为地热井,资源量相当可观。

不过,油田地热究竟有多少资源量却还是一本糊涂账。由于油气同水的比热不同,油田区地热资源的计算和常规地热田不太一样。

近日,李克文研究组提出一整套计算油田区地热资源的方法。通过计算,他们认为,大庆、胜利、辽河、华北这四大主要油田区10公里内的地质资源量大约相当于我国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的100倍,即使按照2%可采储量计算也相当可观。例如,华北油田的地热可采储量或将可发电200万千瓦。李克文表示,这些初步的计算数据无法保证精确性,但在合理范围之内。

汪集旸则认为,华北油田目前仅发电400千瓦就没有了下文,完全可以继续扩大。

据李克文介绍,在利用现有基础设施不打井的前提下,油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投资回收期仅需3~5年,成本仅为EGS(增强地热系统)的1/5~1/4,效益可观。许多民营企业对此相当热心,并形容为“采(热)水和采金子一样”。而对于许多大公司没有启动的原因,多位专家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原因比较复杂,不单纯是学术问题,牵涉到机制问题,观念还需要慢慢转变。”

常规地热发电需要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李克文研究组研发的热能直接发电技术可以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效率较高。李克文透露,其成本介于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之间,未来或将成为油田地热能开发的利器。

《中国科学报》 (2015-03-31 第6版 能源)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