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芳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5/3/19 0:00:25
选择字号:
直击天气:科学家解读气候变化热点问题


 

为迎接3月23日的世界气象日,加深公众对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概念和相关知识的了解,3月18日,在由中国气象局举办的“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中国科学院气象学博士李汀与公众一起探讨和气候有关的话题“当我们在谈论气候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在讨论中,专家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做出了解答。其中,关于美国冬季接连出现暴风雪的天气是否是由中国和印度的气溶胶和雾霾所致的问题,丁一汇院士做出如下回应:北美大陆的东部地区持续出现冬季风暴,最深层次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北极海冰的加速融化。气溶胶包括我们排放的一些污染的颗粒物,其生命周期为一周左右。尽管生物质燃烧以后的污染物可以飘洋过海到达美洲和北美,但是经过短暂的生命周期后,它会沉降下来的,到美洲时就会大大减弱,它有冷却的效应,但这个冷却的效应并不像寒潮这么强,而仅仅是零点几度或一度左右的降温。现在的寒潮一次要降温十度,甚至高达二十度,就不是气溶胶可以产生的冷却作用。气溶胶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绝对的作用,绝对的作用还是气候变化。

据丁一汇院士介绍,在IPCC第5次评估报告中,一方面科学家用43个指标综合描述了气候变化,肯定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并且对于人类和自然在气候变暖的过程中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量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本次报告确定了一个定量的风险评估,即在本世纪末全球的温度相对于工业化革命前的温度不能超过两度,如果超过两度,将可能对整个全球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峻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提出,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大,因为我们的城市是一个人口社会经济活动相当密集的地区,如果出现极端天气事件,比如北京7·21暴雨,就容易造成极大的灾难。潘家华建议,我们应该打造海绵城市、低碳城市,要有科学规划、调整城市的空间布局、产业的结构,以及城市功能区的耦合,以有利于我们应对极端天气气候变化。

更多阅读

《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网络直播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