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新常态更需要科技创新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基础研究和战略性领域涌现出一批世界前沿成果。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努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促进大众创新创业,支撑国民经济发展走出一条新路。(本报记者 齐芳采访整理)
李小亭代表(河北大学副校长)科研经费应重基础研究
科技创新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现阶段,很多地方的科研经费使用过于重视应用研究,忽视基础研究,太注重短期效益,这对于科技创新是不利的。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科研经费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应该是长期的,不应唯成功是举,要能包容并允许失败。不能一年、两年看不到成果,就不支持,即使暂时失败了,它也一定程度上能为后面的创新创造条件。(本报记者 陈海波采访整理)
周玉梅委员(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修法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日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已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次修法对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很大帮助。但修法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关注,需要修改。比如说,当科技成果转化为股权,现在是要求按个人所得收入缴20%的税,但在股权没有收益的情况下,多数科技成果拥有者是没有钱先去缴税的。希望修法能让科技成果真正有收益时再缴税。 (本报记者 袁于飞采访整理)
王家骐代表(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把握科技创新战略机遇
人类的进化史,就是靠不断创新来推动的。回顾我的科学技术工作之路,我认为,科技创新建立在四个基础上:第一要能吃苦;第二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第三,要首先做好本职工作;第四,科技创新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团队共同努力。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社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这对于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多付出辛勤努力,就一定能为企业、社会、国家作出贡献。(本报记者 李苑采访整理)(原标题:知识界代表委员之声 布好科技关键子 下好创新先手棋)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