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甘晓
又是一年“两会季”。3月3日中午,距离2015年全国政协会议召开不到2个小时。记者按照惯例乘坐出租车前往人民大会堂采访开幕式。
一上车,司机师傅就主动和记者聊起了即将召开的两会。“两会又要召开了。代表、委员很给力,为我们老百姓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每年我都在关注。”他说。
接着,他望着清澈的蓝天,又遗憾地补充道:“要是代表委员的建议能留住北京的蓝天就好了!”
据记者了解,全国政协确实为留住蓝天做了不少工作。京津冀大气污染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该主题下众多的提案促使全国政协设立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协商议题,委员们还在近期开展了多次实地调研。
然而,事实上,老百姓对两会的期待并不仅仅是代表、委员在关注什么,更在于议案和提案能真正解决什么现实问题。
记者在开幕式前采访的多名科技界政协委员也都在期待着提案尽快变成解决问题的“利器”。多年来,委员们围绕科研评价体系、科研经费管理、科技人才培养、科研腐败监督的话题撰写提案,并在小组会议上展开热烈讨论,诚意十足。许多提案也逐渐变成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的重点调研课题,做到了“落地有声”。不过,提案、调研和解决现实问题之间仍然存在距离。
记者期待,今年的两会上,更多的提案、议案能够真正变成现实。
《中国科学报》 (2015-03-04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