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2/12 8:39:26
选择字号:
中国农大牛精英计划:让我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本报记者 温才妃

“今天是我在牛精英的第629天……”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第四任牛精英计划学生团队负责人马佳莹回忆着她与牛精英相识、相知的点点滴滴。

不久前,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大楼,牛精英计划三周年总结会正在进行。他们没有选择宽敞的大礼堂,而是回到了学生们最熟悉不过的0126教室。墙上挂着不同款式的牛精英制服,衣料上的蓝色、橙色、嫩绿色装点着朴素的会场。

牛精英计划自2011年11月9日成立,致力于为中国奶肉牛培养高级专业人才。3年来,他们将课堂延伸到了牛场、企业,将足迹留存在了大洋彼岸,更将牛精英的品牌刻在用人单位、农业院校心中。

牛精英计划和它的参与者,又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初现成效

南方的夜里,伴着阵阵虫鸣,大多数人已进入梦乡。马佳莹和其他学生跟着四名专家仍然守候在牛场挤奶厅里,准备记录挤奶的高峰时间。这一天,他们坚守到23点30分才回到住处。尽管第二天还要早起,但所有的人都乐在其中。

牛精英计划创立的初衷是给学生创造与企业接触的机会。这还要追溯到牛精英计划的源起。2010年,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曹志军在康奈尔大学做访问教授时,接触到一个名为奶牛人才培养的项目。该项目除了设有理论课程外,还有牧场实践等课程,鼓励大学生到牧场和公司体验。

“学动物科学专业的欧美学生大多有畜牧背景,而在中国恰恰是家里没有畜牧背景的学生前来学习,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中国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毕业之初企业不愿意接收。”曹志军说。回国后,他与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主任孟庆翔等专家多次沟通,最后联合建议学院建立起适合于中国当前奶肉牛形势的教学与实践平台。

在牛场的一天是收获良多的一天。通过牛场上实际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的制作,牛精英计划的学生发现了实际生产与理论知识的诸多不同之处。学习之余,学生们还有机会见到牛场的董事长亲自穿靴下牛场,睡在简陋的办公室里,工作辛苦却一直带着真诚的笑容。

这一切在马佳莹眼中,“既是专业知识的最佳记忆法则、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也让我耳濡目染,明白了一个道理——热爱是一切成功的关键”。

经过校外课堂的培训,学生们在上课时与教师的交流开始有了问题意识,这一点最令曹志军触动。在早年的课堂中,学生听到一些概念根本没有反应,这让身为人师的他颇感伤心。现在上青贮制作这门课之前,他先带学生去玉米地里观摩流程,看草料如何收割、运输、压实、封窖,发酵好的青贮饲料是如何取用、喂牛的。“回到课堂上,学生的互动特别活跃,不仅能指出与书本知识的不同,还能够提出控制质量的关键技术。”

走出国门

在牛精英的成长中,有许多快乐的片段,而让学生最期待的一次,莫过于去年10月的牛精英赴美“牛人牛途”。

“这是国内首次组织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实践,也是牛精英计划建立三年多来,首次带着学生‘走出国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分党委书记杨志说。

赴美“牛人牛途”出发前,曹志军把选拔学生的权力完全交给了牛精英学生团队,自己负责最后的把关以及与美方的沟通和行程安排。为了赴美学习,报名者被要求去国内企业、牛场从事相关的实践。“最后,我们根据报名者的英语成绩、专业知识,从20多名报名者中选拔了14名学生。”第三任牛精英计划学生团队负责人邵大富说。

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雷河分校的4个星期,他们被插班到不同班级,与美国学生一起学习、实践。上课之余,他们参观了多家牧场、乳品厂以及其他美国公司,并前往麦迪逊参加世界奶业博览会。

让邵大富印象深刻的是,雷河分校专门为14人开设了牧场安全管理课程,在世界奶业博览会期间,威斯康星州副州长、农业部部长以及雷河分校常务副校长亲自为大家颁发了结课证书。“此次赴美期间,我们体会了美国文化,增强了对奶牛产业的理解,这份经历和收获是牛精英团队的宝贵财富!”

“牛”人情怀

18支牧场实践小队,12次“请进来”,35次“走出去”,23家合作企业,1100多人次学生参与……从2011年的“小牛犊”,到2014年“牛精英”品牌的爆发,如何从小变大,也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曹志军坦言,启动之初,给学生找实践平台,靠的是教师的“面子”。最初只有两家校友企业接收。“因为他们太了解当中的情况了,他们读书时也曾遭遇实习机会太少的瓶颈,如今有能力来帮一把,自然是毫不犹豫。”

实际上,早年中国农大畜牧业的毕业生都有同样的心思。他们有一个微信群,群里人表示:“无论是提供捐助,还是实践机会,都要为牛精英计划做点儿事”。曹志军的爱人马媚和师姐骆雅萍,把这种精神定义为“‘牛’人情怀”。

曹志军在外面的若干次讲课费、杨志参加创新评比获得的奖金……都悉数捐给了牛精英计划。这也直接触发了建立牛精英基金的想法。2012年牛精英基金正式注册,按照相关规定,所有捐赠都用于学生牧场参观与实践交通费、牧场或公司实习费、行业会议注册费及食宿费等。

助推牛精英计划品牌传播的,还有师生们打造的中英文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在英文网站上,截至目前,共有21篇学术翻译或编辑的英文稿件,大多数都是学生直接用英文写作完成的。曹志军则定期给产业人士发邮件,告之近期举办的活动、学生的实践收获。

慢慢地,一些原本不太熟悉的企业主动找到了牛精英计划指导委员会。就在记者采访的这几日,又有3家公司找到了曹志军,表示愿意在实践基金、岗位、赴美实习项目上提供支持。

“下一步我们打算把牛精英计划推向全国30多所农业院校。让企业在招人时,不再从60分开始培养人才,至少让学生有75分,经企业培养后有90分。带着这样的成绩去找工作,我们的学生也将信心满满。”曹志军笑着说。

“我愿陪他熬夜,我愿赴他之约,我愿为他尝试挑战自己……因为是‘牛精英’给了我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是她让我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在牛精英计划三周年总结大会上,马佳莹深情款款地念出了自己给“牛精英”的“小情书”。

“小情书”道出了参与牛精英计划学生的心声,也让他们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中国科学报》 (2015-02-12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