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宇 王星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5/12/21 8:32:41
选择字号:
中国科技“救美”:期望不仅是电影桥段

 

近日,美国好莱坞科幻巨制《火星救援》引爆中国电影市场。影片始终以一种充满正能量的诙谐方式化解着火星救援中的困难与纠结,让观众在紧张悬心之余,不时发出快慰会心的笑声。而当美国宇航局(NASA)仅靠一己之力无法及时完成救援任务时,影片中出现了中国国家航天局伸出救援之手的镜头。这本应是对中国航天伟大的无私之举深感敬意的时刻,影院里却爆发出耐人寻味的笑声。这笑声显然并非因为演员们的幽默表演,而似另有深意,透露出隐藏着的一种调侃和不自信。

事实上,从2011年上映的《2012》到2013年的《地心引力》,再到今年的《火星救援》,近年来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一直在不断丰富,“中国救美国”的桥段也屡屡出现。作为商业运作极其成功的好莱坞,在影片中体现中国的存在,不仅可以获得中国企业的资助,而且对于迎合中国观众以获得更高的票房也是一种无可厚非的营销策略。在这个层面上,观众对美国的“忽悠伎俩”报以开心一笑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对中国在世界上不断增强的“存在感”产生怀疑,则是值得深思的。

中国科技近年来取得了世界公认的进步。基础研究领域,中国科技论文总量高居世界第二,论文十年总被引次数和高被引论文数量均位居世界第四。《自然》杂志执行主编尼克·坎贝尔博士(Nick Campbell)认为:“显然,中国正在赶上美国,并已成为一个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的强国。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蓬勃的经济发展持续推动了其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科研人员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也作为关键要素,推动中国科研投入带来惊人的回报。”目前,以中国高铁以及核电设备等为代表的产品不断走出国门,让世界认识中国的“制造”和“智造”;在航天领域,中国航天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样的发展速度与势头让世界震惊和叹服,有些人为何还要对影片中的情节产生质疑并妄自菲薄呢?

与中国人的不自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始终以鹰一般的警觉傲视着世界,特别是警惕着中国的崛起。美国鹰派不遗余力地以各种声音散播着中国威胁论,从经济发展到军事战略,从人权事业到文化传播,甚至已经悄然渗透到了科技领域。美国科学院2005年10月发布了《站在风暴之上》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面对中国等国家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的趋势,美国的传统优势正逐渐丧失,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增加对基础研究和教育的资助。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焦虑,不仅体现在对关键科技领域合作的管控和封锁,而且还体现在全美社会对华裔的态度产生了微妙影响。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仅在2014年就有5名在中国出生的科学家被指控窃取商业机密或惹上经济间谍诉讼。种种作为,不仅与美国一直标榜的“科学无国界”理念背道而驰,也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美国对于中国科技崛起的惊恐与畏惧。

基于此,中国应当有信心在科技领域大有所为。尽管在今天看来,“中国救美国”还被看作是电影营销手段,但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正不断推动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技产出不断增多,科技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科技新政的不断组织与实施,科技环境的持续营造与净化,科技人才的加速成长与培养,无不昭示着中国科技的飞速进步与崛起。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骄傲。作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大国,不管国际社会身份如何转变,中国过去一直坚持,将来也必须继续谋合作促发展,不断增强国与国之间的相互支撑,彼此尊重。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强国还是弱国,遇事共同协商,彼此支持,彼此信任,才能让地球村整体迈进人类文明的新纪元。特别是当一些国际事务陷入困境需要帮助时,我们须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哪怕为此放弃部分国家“利益”,就如同电影中我们的绝密计划一样。

中国梦成为现实大片已势不可挡。今后,面对类似的电影情节,观众依然会笑,但那时将是发自肺腑开心的笑,舍我其谁自信的笑,更是身为中国人骄傲的笑。

(作者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