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子报社协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在演讲中表示,目前全球制造业正面临着制造模式的变革,基于网络、传感、大数据和机器人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向我们快步走来。他介绍了工业4.0与第二次机器革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工业4.0与智能制造下的机器人技术。他认为,机器人将驱动制造模式的变革,这是工业发展的必然阶段。
工业4.0是一种新的游戏规则
曲道奎说,现在最热的几个概念:机器人、3D打印、工业4.0,这些都是制造模式的变革,即实现智能制造。无论是智能制造还是数字工厂,都是发展的大趋势。为什么会从第二次机器革命发展到第四次工业革命?一是社会发展到现在进入了必然阶段,具备了网络化技术、智能传感、大数据、机器人等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外部的因素发生了变化。如产品的个性化与定制化需求 、快速市场响应(电子消费品)、调整生产系统适应新产品生产需要140-160天 、全球化生产组织、跨价值网的企业间集成等都是传统的制造模式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三是劳动力短缺、劳动成本的上升,这也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催化剂。
曲道奎说,工业4.0将改变原有制造模式 ,制造模式变革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趋势,工业4.0是一种新的游戏规则,劳动力因素(人口红利、成本上升)加快了变革的进程,机器人与网络在新制造模式变革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人类劳动力和越来越智能的数字劳动力(机器人)正在日益变成替代关系,而不是互补关系——引起社会变革。
工业4.0到底是什么东西?曲道奎的总结就是:CPS,就是信息、物理系统结合到一起。他说,工业4.0就是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将更为强大的机器群连接起来, 实现机器之间的信息共享、自相控制、自行优化和智能生产。即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智能机器人技术作支撑。
工业4.0是一套模式和体系,它的最终目的是改变现有制造模式,它带来了一种新的游戏规则。在这种规则下,机器人与网络、大数据起了一个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环境下,工业4.0是趋势和规则 ,网络技术提供基本平台支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为设备支撑,创新驱动成为发展常态 ,企业转型、升级、变革为永恒主题 。
第一次工业革命,化石能源、矿产资源、生物质资源以及自然环境是其生产生活的主要对象和来源,遭遇“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的增长极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信息和智能的开发,代替对大自然的攫取,遵循创新、绿色、包容、可持续发展,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主要资源。 “第一次机器革命”始于18世纪以蒸汽机技术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开启了突破“人类和动物肌肉力量极限”时代,实现了生产力的极大飞跃。工业革命引领了人类“第一次机器革命”---社会发展进程第一次主要由技术创新驱动,这一次机器革命堪称我们整个世界最深刻的社会大转折。“第二次机器革命”始于20世纪末期(当下),“智慧力量”将更多地支配甚至取代第一次机器革命的“金属力量”。人脑智慧的开发延展、知识信息的聚合处理、新创意的融合运用、数字技术与机器人智能制造的深度结合,将彻底颠覆传统的制造模式。
现在支撑4.0模式变革的是第二次机器革命,假如没有第二次机器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只是一个框架。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
智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智能制造下的机器人技术,是什么样的技术,需要什么样的智能机器人来支撑呢?“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且我国将成为全球(数万亿美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传统的机器人,无论机械手还是机械臂,都是一种可编程的设备。新一代的机器人,脱离了机械设备的概念,更多纳入了网络、信息的传感,包括医疗、服务、军方、国防安全等等。这是整个内涵的全部外延,在这个范围内,机器人的范畴由过去的工业机械手,开始拓展到医疗、国防、服务等。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机器人是哪一类?是包括了智能传感,但不是过去的智能设备,或者单一的机械手的概念。
新背景下机器人的变化有几方面,一是范畴的变化(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 机器人);二是功能的变化(高端装备—机器“人”);三是支撑技术的变化(机械、电子、控制—网络、 大数据、智能传感) ;四是应用领域的变化(工业—航空航天、医疗康复 社会服务),这些都决定了机器人驱动制造模式变革。所以中国要发展机器人,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有一个详细的规划或者分解。
现在机器人正在加速驱动模式的变化,为什么?全球目前面临一个大的制造模式的变化,原因是受劳动力成本、产能的制约,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化,这些内部、外部因素的变化,导致制造模式必须变革,所以工业4.0是提出了一种新的制造体系。
中国现在的制造模式,就不管国际怎么发展,中国目前的模式是难以持续的,劳动力密集、低成本、低附加值,对环境严重依赖。这些都导致中国的整个制造业必须转型升级,怎么转,从哪转?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
当前的机器人对新的制造模式能否形成支撑呢?第一个因素是需要技术的支撑。技术上如果不支撑,那仅仅是个梦想;二是在网络能力上;三是从技术因素上、提升效率和质量上,机器人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第二个因素是成本,人力成本跟机器人比,人力成本在上升。但机器人的价格这十几年下降了50%多,中国人的成本,这十年上升了几倍。因此,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也具有了广泛应用的条件。此外,质量、效率、管理等一系列的附加值的提升,也是机器人的优点。这些都使机器人大批量应用成为可能。第三个因素是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到期,用工难、招工难又加剧了机器人应用的进程。
至于大家担心的机器人与就业是不是有矛盾?我认为没有矛盾,因为现在中国很多行业是缺少劳动力的。还有一些行业,是人是做不了的。因此从长远来讲,机器人替代技能的劳动者,必然是一种趋势。
所以,工业4.0是一种趋势和规则,而不是简单的在技术上的进步,到现在它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规则,在大的规则下,是网络技术提供了基本的平台支撑。机器人和智能设备成为了设备支撑。从创新角度来讲,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常态,未来的发展,因为产能过剩,因为信息化、数字化,全球的透明化,使竞争越来越加剧,竞争加剧的最终结果,创新成为我们的一种常态。企业的转型、升级、变革成为永恒的主题,不可能因为我们模式变了,就进入了稳定期,未来还会一直转型、升级。因为现在整个技术的变化,相关支撑技术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成为变化的常态。最后一点,就是中国整个转型升级,新的模式变革也好,都有一个黄金窗口期,抓住了这个机遇,就像前三次工业革命的追赶。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