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瑜)记者近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纵场线圈导体采购包最后一根导体成型和收绕工作近日顺利完成。这标志着中方承担的首个ITER计划采购包生产圆满完成,我国大型超导导体研制和工业化生产能力进入国际一流水平。
纵场线圈导体采购包由中科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研制,是中方第一个开工的ITER计划采购包,总共包括13根导体。由于技术含量高,ITER纵场线圈导体成为谈判初期各方竞相争取的采购包。该采购包是ITER计划137个包中少数几个由六方(欧、美、日、韩、俄、中)共同承担的采购包之一。
在ITER国际组织、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的帮助下,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应用超导工程技术研究室与国内合作单位一起发展了纵场线圈导体制造技术,建立和实现了满足要求的质量管理及过程控制体系。2015年10月,研究团队开始最后一根纵场线圈超导电缆的绞制工作,并于近期完成成型与收绕工作。
据研究人员介绍,纵场线圈导体采购包实现了产品的100%国产化、产品质量100%满足要求,生产和交付满足ITER计划的进度要求。它的圆满完成是中国参与ITER计划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ITER旨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为人类输送巨大的清洁能源。这一过程与太阳产生能量的过程类似,因此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也被称为“人造太阳”。中国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的参与国之一。
《中国科学报》 (2015-12-07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