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琨
提到中文系、师范类等高校或专业男女性别失衡的话题,人们并不陌生,坊间也有许多调侃之语。但近日,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与此有关的新闻,却让人大跌眼镜。原因是该省为吸引男生就读师范类院校(专业),给出的条件实在是太过丰厚了。
这则在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发布的新闻称,福建省将首次实施师范男生免费教育试点。为吸引优秀高中生报名,福建教育厅亮出了“免学费、包就业、免试读硕士”的超优惠条件。在如今的就业形势下,着实令人心动。
在接受采访时,福建省教育厅工作人员解释,这是由于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中严重缺乏男性教师,不少家长担心孩子会缺失“阳刚教育”。因此,政策希望鼓励更多优秀男生就读师范类专业。尽管这样的逻辑乍听之下并没有多大问题,但这确实是不折不扣的招生性别歧视行为,没有任何可以辩解的理由。
在一个性别歧视普遍存在的社会中,高等教育的权利能够保障通过相对公平筛选机制的每个人接受较好的教育。毕竟,许多用人单位在市场环境下有其对雇佣者的性别的特殊考量,这已经造成了事实上的性别歧视。作为人才培养者的教育机构,不应该与那些歧视女性的单位保持一致,而应该更加努力地保障教育公平——传道授业解惑的机构不应该,也不能成为不公平的帮凶,更不应主动制造不平等。
当然,福建省教育厅的做法可以被辩称为政府行为,政府部门有其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利益考虑。然而,我们的大学又做得如何呢?同一专业的分数线女高男低情况不仅存在而且持续多年,女生必须付出比男生更多的努力才可以被录取,这种不公平也是显而易见的。政策制定者应为此感到羞愧。
无论具体政策背后的原因有多复杂,逻辑有多完美,大学都不应当破坏公平,因为它所教养的,是社会的未来。
《中国科学报》 (2015-12-03 第7版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