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一种癌症治疗方法能起到多大作用,取决于在你肠道中生活的细菌。两项在小鼠身上开展的研究表明,肠道细菌会影响癌症治疗的效用。
诸如易普利姆玛等药物,供患有晚期黑色素瘤的病人服用。它们通过激活免疫系统以帮助其对抗癌症而发挥作用。一些服用这种药物的病人会经历肠道炎症。这让来自法国里尔大学的Mathias Chamaillard开始思考,肠道细菌是否可能同这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为此,Chamaillard和同事让肠道中缺少细菌的小鼠服用易普利姆玛。同拥有正常肠道细菌的小鼠相比,该药物在治疗这些小鼠体内的癌症上并没有那么有效。当让正常小鼠服用抗生素以清除肠道细菌时,药物的效用也有所降低。
粪便样品显示,易普利姆玛导致肠道中的两种细菌减少,即拟杆菌和伯克氏菌。在两组小鼠体内补充这些微生物会使药物功效恢复。
随后,该研究团队采集了来自25位黑色素瘤患者的粪便样品,并且测试了拟杆菌含量。当研究人员将这些样品移植到不含肠道细菌的小鼠体内,并让其服用易普利姆玛时,他们发现接受了含有更多拟杆菌移植物的小鼠,对癌症治疗产生了更好的反应。
Chamaillard认为,这些细菌以一种提高药物效果的方式刺激免疫系统。至于肠道细菌到底如何影响免疫系统和癌症治疗仍不明确。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的Thomas Gajewski认为,医生需要开始分析病人的肠道菌群,并且找到特定种类的细菌能否影响治疗方法的临床受益或毒性。“当我们确认了哪种细菌会对人体产生类似效果,就有可能研制出专门改善免疫疗法功效的益生菌补充剂。”(徐徐)
《中国科学报》 (2015-11-09 第2版 国际)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