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1/4 9:06:54
选择字号:
专访:中欧科技合作开启平等互惠新纪元
——访欧洲委员会科研与创新总司长罗伯特-杨·史密兹

 

■本报见习记者 李晨阳

“随着目前全球最大的科技创新计划——欧盟框架计划‘地平线2020’的推进,中欧之间的科技创新合作正式迈入一个平等互惠的新纪元。”欧洲委员会科研与创新总司的总司长罗伯特-杨 ·史密兹如此总结。

10月28日至30日,史密兹来京访问,与中方共同主持中欧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和原子能研发指导委员会会议、访问有关项目并出席“2015欧洲科研创新中国行”北京站的活动。

这是史密兹第一次到访中国。“我过去从未来过中国。但也正因如此,我才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观察、了解中国。”他说,“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值得挖掘的潜力。”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时,史密兹介绍,开展“2015欧洲科研创新中国行”的契机是庆祝中欧建交40周年,目的则在于征集中欧双方科研创新人员的一手合作经验,促进中欧在科研创新领域的广泛交流,进而为未来更多的科研领域合作打开局面。

史密兹认为,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的科研创新工作者,都面临着人类社会的诸多重大问题,如老龄化社会、粮食问题、能源安全、重大传染病、可持续城镇化等。对中欧双方而言,这既是共同的挑战,也是合作的基础。

“对中欧科技合作而言,现在是有史以来的最佳时机。”史密兹提到,在“地平线2020”计划的框架下,中国与欧盟启动了中欧科研与创新联合资助机制。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中欧科研合作项目中,中国政府也会担任出资方。“鉴于这项突破性的成就,我们此次的科研创新之旅就显得更有意义。”

此行,史密兹特地走访了中国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并深入了解了部分实验室正在进行的工作。一路走来,中国的科研人员给史密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他们非常聪明、富有活力,愿意与世界分享他们的知识。”“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和欧洲的科学家都不喜欢闭门造车,他们渴望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一起合作、攻克难题。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优秀的人才集结在一起,就能开创一个双赢的局面。”

史密兹强调,政府机构应当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化解跨国界合作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障碍。例如,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保护科研工作者的创新成果;为跨国互访的科研人员提供签证申请方面的便利;制定共同准则,打造开放环境等。“未来,不管是欧洲科学家想要参与中国的项目,或是中国科学家希望申请欧洲的项目,我们都要保持一视同仁的开放态度。”

“显然,中国已经在贸易、经济等方面做到了国际化、全球化。但在科研管理领域,中国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史密兹看来,这不仅仅包括科研单位之间的国际合作,也包括一些更加实质性的方面,如吸纳更多的外来科学家、教授和学生到中国,“这一途径或有助于加速中国科研单位的国际化进程”。

此外,史密兹非常重视发掘中小企业的创新力量。“事实证明,中小企业已成为当今科技创新的一大主力。这可能是因为中小企业具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不受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从而取得了很多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在未来的中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也将成为重点之一。

《中国科学报》 (2015-11-04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