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0/21 9:34:28
选择字号:
供港生鲜挑战内地商务环境

 

本报讯 “让内地产品与供港接轨,这对消费者是一种福音。不光是香港,未来还会接轨日本标准、美国标准。”10月19日,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许京在人民网接受广大网友提问时如是说。

9月23日,2016年度供港生鲜招标发布会宣布,在足额保障香港市场的前提下,明年将有200亿元供港生鲜产品投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内地市场。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质疑,毕竟“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的双重标准,已经存在了多年。如何打破?如何监管?如何做到过程中不出现假冒和掉包?

许京认为,现在推出供港生鲜投放内地市场,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具备:首先,是国家提出要求接轨;其次,是中国市场很明显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有逐步接轨的能力;第三,关键是消费群体的意识,对高品质生活、对高品质产品有着强烈需求。

许京指出,外销食品确实要比国内一部分产品质量高,关键是标准。至于为何同样厂家生产出来的东西会有两套标准,他认为监管固然重要,强大的国家意识保障也很重要,但目标市场的导向和拉动更为重要,“之所以有人能够生产供港‘五个九’的产品,是因为香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也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协作,让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完美结合。

还有一个更大的挑战来自商务环境的复制。做供港产品的企业只须做好生产,香港买家会解决剩下所有问题。而反观大陆,要实现这一点非常困难,树立品牌、建立渠道、发展经销商、结算,在账期、定价方面都有根本性不同。

“先用200亿元进行测试的原因,是为大规模推广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型,包括费用问题、程序问题。首先要保证品质不变,其次保证价格是内地百姓可以承受的。”许京说,60万份对国内市场而言确实非常少。目前正在做大数据调查,尽可能按照不同城市的需求来进行精准投放。为保证供应商中途不调包,许京指出,供港生鲜体系要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和封闭的供应链。

首先,将供港企业的产品信息公布出来,这非常简单,但也存在弊端。“一是上游信息可能确实是真实的,下游却有几百万家的监管,是把责任抛给下游;二是更多经销商一般会采取一份真货配十份假货的方式牟取暴利,对消费者来说很难辨别。”他解释道。

其次,供港生鲜没有选择进超市,而是直供。原因在于进超市“一是可能会出现假货、掉包现象,二是会增加很多费用”。厂家出厂前,由监管部门签收送到各地的监管库。经销商可以销售,但人货分离,也就没有调包的可能性。他指出:“这是较为笨拙的方法,非常耗成本。但如果制度长期建设下去,成本只会降低,因为减掉大量的防伪成本和营销成本。”

而建立买家标准则是基于如何帮助消费者选择。“背后是一个机制保障,一个团队帮消费者把关,不是靠道德保障。消费者只要信了这个标准,剩下问题都是我们解决,他不用面对成千上万可能出现的问题。”许京说,“买家标准采取的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拿来主义,哪个国家的好我们就直接拿来。第一阶段拿来香港的买家标准。第二阶段可能在明年下半年正式推出供日标准,会更严格。”

“未来有能力提供比供港更高的品质,同时一定可以低于供港的价格,这就是我们未来的目的、目标。”许京表示。(王方)

《中国科学报》 (2015-10-21 第5版 农业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