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会 |
朱邦芬院士:处理学术不端须明法明纪 |
|
本报讯(记者倪思洁)“近年来,我国出现的许多学术不端问题,除了研究者道德品质缺陷外,也存在不懂或不重视学术规范的问题。”近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北京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会上,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如此表示。
朱邦芬告诉在场师生,学术不端不仅破坏正常科研秩序,损毁科学界和科学家的社会公信力,也将使社会的最后一块净土反成败坏社会风气的污染源。而学术诚信是负责任的科研行为最基本的要求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位知识分子必须十分珍惜和维护的生命线。
作为大学教师、学术期刊编委、国家基金委监督委员会成员以及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委员会委员,朱邦芬调查处理过多起学术不端事件,也发现了学术不端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学术之难,难以证伪;二是法理之难,很难追溯以往;三是析责之难,难以归咎责任;四是量罚之难,一票否决是否合适;五是工作之难,因为存在利益冲突。”
他呼吁,在国家明确法律纪律的同时,解决学术不端问题更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律,了解规范和不成文的规定。“科学研究要注重修德立身为人,以德立学、以德立业、以德立人,少一些个人得失的计较,多一些求真务实的追求。”
大礼堂里,面对着800多名师生,中科院院士、北京市科协主席、原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也重申了《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五不”行为守则》:不由第三方代写论文,不由第三方代投论文,不由第三方对论文的内容进行修改,不提供虚假同行审稿人的信息,不违反论文署名规范。
“希望广大青年科研人员能自觉成为科学道德的维护者和严守科研规范的倡导者,共同致力于营造健康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和学术生态环境。”顾秉林说。
《中国科学报》 (2015-10-19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