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甘晓)近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设立的大科学装置联合基金(三期)与天文联合基金(四期)协议续签仪式在京举行。在新一期的合作协议中,中科院和基金委一致同意增加两个联合基金的资助经费,扩大支持范围。基金委主任杨卫、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出席会议并在协议书上签字。
签约仪式上,杨卫指出,联合基金在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学家利用大科学设施平台,积极开展前沿问题探索,促进了学科交叉与科教融合。他希望,在新一轮的协议框架下,进一步推进装置的开放共享,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他相信,中科院和基金委在支持科学研究方面还有更多合作机遇,将为前沿交叉科学实现突破作出更大贡献。
丁仲礼表示,两个联合基金设立以来,成效显著,促进了重大成果产出,培养了队伍,极大地促进了中科院与高等院校等其他研究机构的协同创新与实质性合作。他指出,希望进一步结合基金委的管理平台优势和中科院的设备、人才优势,扩大两个联合基金的影响力,努力促进重大成果产出,更好地实现协同创新,推进我国科学前沿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
根据基金委公布的项目指南,大科学装置联合基金2015年度资助经费为8000万元,比上一年度增加2000万元,资助期限为3~4年。依托的大科学装置包括: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及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与冷却储存环装置、上海光源装置(包括蛋白质设施五线六站)、合肥同步辐射装置、合肥稳态强磁场装置。
天文联合基金2015年度资助经费为4000万元,资助期限为3~4年,将主要资助中科院天文台系统以外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人员利用中科院天文台系统所属天文观测设备及所获得数据资料开展的研究。
《中国科学报》 (2015-01-26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