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琼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2015/1/14 9:53:28
选择字号:
高校“挂科王”科目榜走红

陈夏嫦/漫画

南国早报记者 刘琼

眼下正逢高校期末考试季。近日,一份不完全版的《中国各大高校“挂科王”科目榜》风靡网络,全国近30所知名高校的学生“吐血推荐”,将该校的“挂科王”科目顶到榜单。学生挂科,是课程太难还是学生没好好学?对于挂科,学生和老师的看法怎样?南国早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榜单走红

理工科挂科率高于文科

“有一年,60人的班级挂了44人。”这是复旦大学学生在力推《自动控制原理》上榜的推荐语。北大的《应用随机过程》、华中科技大学的《电路原理》、西安交通大学的《概率论》、同济大学的《机械制图》被称为“挂完上册挂下册”。而在武汉大学,“挂科王”是《近代史纲要》,该校甚至还流行一句话:“校车上请给老弱病残孕及挂掉史纲的弱势群体让座。”

榜单显示,理工科挂科明显高于文科。而从学生所挂科目的类别来看,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位于前列。在“挂科王”榜单上,虽然没有广西的大学,但记者走访区内一些大学生发现,一些如《高数》、《大学物理》、《微积分》等榜单上常见的一些课程,也是广西学生易挂的科目。

广西大学中加学院的曹同学告诉记者,她身边的朋友都算是学霸型的,上课认真,不翘课,按时交作业,可每次一到考高数,还是见她们紧张地念叨“又要考高数了,怎么办?”她认为,文科生普遍怕数学,加上计算机、商学院等不少分院系学生都要上这一课程,所以更容易上“挂科”榜单。

原因探析

是态度问题还是能力问题

学生挂科,是态度问题还是能力问题?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的刘先生,曾经修过榜单上的《计算物理》课程。“平时作业都很难,考试也不容易。很多学生学到学期的一半,基本上就放弃了。”刘先生说,他当年也是第一次挂了,后来补考才通过。不过,刘先生承认:“考试挂科,主要还是自己的问题。”

广西某电力设计院的王先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曾选修过榜单上的《数学分析》、《机械设计》等专业课。“像《数学分析》这种课程,比高数还难,而有的老师也抓得严。”王先生说,有的老师从不给步骤分,一看结果不正确一分都不给;有的老师从不在考前复习划“范围”,这让不少大学生很不习惯。

“除了少数课程相对较难外,挂科更多的是态度问题,而非能力问题。”广西大学商学院梁老师认为,考虑到大学的学科性质,不排除有几门课的确相对较难,但功课的难度并非是影响及格率的主要因素,而一般学生挂科,通常都是因为学生谈恋爱、玩游戏等荒废学业所致。

话题延伸

挂科制度作用几何

其实,各大高校的挂科排行榜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此前网上就曾多次曝光类似排行榜。伴随着近些年的扩招,以及高校学风的影响,大学挂科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以至于不少大学生调侃“没有挂科的大学,便不是完整的大学”。

“挂科的确不是件好事,但不能说挂科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广西财经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小周说,身边有人愿意专注学习,用分数来表现自己的能力;也有很多人愿意专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比如创业。不过,大多数挂科的学生,都是因为翘课太多,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业为重。

不少老师表示,挂科是倒逼学生好好学习的办法,有时比点名更奏效。也有老师质疑,挂科制度真正起到督促努力学习的作用不大,因为一些大学生知道挂科只会影响一些评优保送等机会,却不会影响到毕业,不过是多考几次,直到考过为止,所以对挂科并不太重视。

“挂科的学生应该更多,这样的挂科制度会更有效。”广西理工学院一名老师介绍,不少学校都规定了课程考核的不及格率上限。学校要求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一般中间段成绩约占70%,高分成绩和不及格段分别不超过15%。否则,学校的教务部门就会介入调查。一些老师唯恐学生不通过,在考前“划范围”已经成为常态。

经验借鉴

宽进严出提高淘汰率

“挂科在欧美发达国家更为普遍,这源于这些国家宽进严出的教学理念。”本位教育留学专家马红华介绍,在国外,诸多因素都会导致学生挂科,比如考试不过关、作弊、上课缺勤、不按时交作业等。而且,国外的作业和考试很多,作业要求高,写不好被要求重写很正常;学生延期毕业也普遍;上课时还会经常有小考,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认真听课。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荷兰有些学校,课程及格率只有30%左右,而在美国只有60%的大学生能够在6年内毕业。德国大学对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不做限制,但淘汰率在30%左右。法国的大学淘汰率有的接近50%。

广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老师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受苦,大学放羊”已成为一种社会意识。这便导致挂科问题严重,大学教育质量难以保证。要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应该宽进严出,提高淘汰率,让不用心学习的人难以获得毕业证书。(原标题:高校“挂科王”走红引思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