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领域科学家
曹雪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28岁成为中国当时最年轻的医学教授,40岁时成为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41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在,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院长,他没有显示出脚步放缓的迹象:当选《细胞》杂志新一届编委;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又“发现”RNA病毒逃逸人体天然免疫机制,提出免疫调控新观点。
高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面对迅速蔓延的疫情,有一群中国人选择迎难而上、主动出击,投身于这场危险而持久的战役,高福就是其中一员。这支来自中国的检测队主要负责在塞拉利昂开展埃博拉出血热检测工作,由59名医务和科研人员组成,高福是检测队负责人。
高会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
由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在30岁时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及国际权威期刊《IEEE系统人控制论汇刊》最年轻的编委。全球权威情报信息提供商汤森路透发布了2014年世界最具影响力科学家榜单,高会军教授成为该榜单17位入选者中唯一一位中国学者。
孔庆平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就跟随葛庭燧院士进行固体内耗和蠕变的研究,已经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受到了国际上的重视和好评。他在晶界内耗的机制和应用、纳米晶材料的内耗和蠕变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结果。2014年9月23日,孔庆平被授予国际内耗学术界的最高奖——甄纳奖。
李兰娟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
传染学领域杰出的领军人,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感染微生态学建立及应用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她探索钻研SARS、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防控难题,为公共卫生事业作出卓越贡献。2014年,她进入“感染微生态”全新研究领域,为肝病研究提供新思路。
庞国芳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质检总局食品检测首席研究员
制定2项国际AOAC标准和65项国家标准,作为第一完成人,庞国芳3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次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次荣获国际AOAC组织颁发的科学技术奖励,为我国食品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2014年获第128届国际分析化学家协会年会颁发最高科学荣誉奖——哈维·威利奖,以表彰他在分析化学领域的杰出贡献。
饶子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14年,其研究组与牛津大学、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合作,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甲型肝炎病毒(HAV)全颗粒晶体结构。2014年当选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联合会(IUPAB)主席,是IUPAB自1961年成立以来的首位华人主席,他的当选提升了我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的影响力,对进一步促进我国
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肖红梅
中南大学教授
2014年其团队首次发现人卵“外衣”缺失及其致病基因,并对致病机理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这是科学家首次发现卵子透明带缺失及导致人类透明带缺失的致病基因,为“对症下药”治愈不孕找到一种新途径。
颜宁
清华大学
学院教授
2014年,其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揭示其工作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在人类攻克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探索道路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被《细胞》杂志选为2014年全球40位年龄在40岁以下的杰出科学家之一。
曾艺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
2014年,《自然》在线发表了曾艺团队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首次发现乳腺中的多能干细胞,“刷新”了由国外科学家2011年发表在《自然》上的乳腺干细胞只存在单潜能性的理论,为靶向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新思路、新靶点,奠定乳腺癌干细胞治疗应用的基础。
张天爵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串列升级工程部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7月4日,100MeV质子回旋加速器首次调试出束,它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安装和调试,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紧凑型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它的研制成功,表明我国已经掌握了特大型超精密的磁工艺技术、大功率高稳定度的高频技术、强流离子源与高效率注入技术等一批质子回旋加速器核心技术。张天爵是100MeV质子回旋加速器总设计师。
赵忠贤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一直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探索高温超导电性研究,把毕生精力奉献给高温超导研究,带领团队作出了世界公认的研究成果,使我国高温超导研究走在国际前列。2014年初,赵忠贤以铁基高温超导研究获得空缺三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2014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周斌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2014年7月4日,《科学》杂志以亮点文章形式在线发表了其研究组关于冠状动脉起源的最新成果。研究发现,除已经认知的心外膜下血管干细胞外,冠状动脉还有一个重要“起源地”——心内膜。这一重大发现为临床心肌梗死血管再生治疗和体外人工心脏血管生成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朱日祥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曾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地球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等。2014年10月14日,获得法国研究院下属的科学院学院年度颁奖大会颁发的首个“法中奖”。
宗传明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经过23年的苦心钻研,宗传明关于希尔伯特第十八问题的突破终于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认可,2014年5月4日,纯数学领域的权威杂志《数学进展》发表了这篇论文。欧美同行称其为一项辉煌的工作。荣获2014年莱维·柯南特奖,这是美国数学会首次将学会大奖颁发给在中国工作的数学家。
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杰出者
包信和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14年5月,包信和团队在《科学》上发表文章称,基于“纳米限域催化”新概念构建的硅化物晶格限域的单中心铁催化剂,可实现甲烷在无氧条件下的选择活化,从而一步生产乙烯、芳烃和氢气等高值化学品。反应过程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摒弃了高耗能的合成气制备过程,使碳原子利用效率达到100%。
崔维成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
“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这位“载人深潜英雄”已将探索的目光瞄准下一个更高目标——10年内,要亲自驾驶中国设计、制造的载人潜水器,潜入海底11000米,到达地球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下一个世界奇迹。2014年,崔维成团队正在研发的1.1万米载人潜水器获得上海市科委立项支持。
戴建武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
戴建武及其再生医学团队成功引导了人体受损子宫内膜的再生,为胚胎的着床和发育提供了保障。2014年7月17日,世界上第一例应用再生材料修复子宫内膜技术诞生的婴儿在南京呱呱坠地。新生命的降生见证了他和他的团队在再生医学产品研发的关键核心技术上,有了重大进展,实现了组织器官再生的梦想。
邓中亮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邓中亮历经十余年攻克了国际上始终无法解决的卫星导航“最后一公里”瓶颈,即室内外如何高精度无缝定位。2014年,他领衔的“羲和”系统导航定位技术,使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达到室内一米。这一技术成功应用于全国16个省和3100个大型商场、场馆,赢得18个国家的采购订单。
贾利民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参与组织实施《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和《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是我国高速列车相关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研究者、组织者和决策支持者之一,是高速列车谱系化、智能化技术的主要架构者。目前,CRH380系列高速列车正在华夏大地飞驰,成果有目共睹。
廖湘科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研究员
2014年11月20日,“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在国际TOP500组织首次正式发布的超级计算机高性能共轭梯度(HPCG)基准测试排行榜上,位居世界第一;而在该组织前一天发布的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中,天河二号再次位居榜首,获得“四连冠”。廖湘科是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项目总指挥、总设计师。
刘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人类在外太空长期生存的核心技术是构建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刘红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2014年5月“月宫一号”成功完成105天的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该成果持平于国际最高水平,为我国今后深空探测提供了基础技术。
刘静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2014年,其团队首次建立了一种全新原理的室温液态金属打印方法,研发出世界首台全自动液态金属个人电子电路打印机。目前,该团队研发的面向个人终端用户的打印设备即将进入市场。在2014国际传热大会上,刘静获得威廉·伯格奖,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国际传热界最高奖项和荣誉。
钱华林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
作为中国互联网重要的开创者之一,钱华林一直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和工程建设。从早期的中国互联网基本原则设计,到域名服务器搭建,到路由器的自主研发设计,钱华林及其团队对互联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2014年4月,国际互联网协会发布“互联网名人堂”名单,钱华林成功入选。
乔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
乔杰从事妇产科及生殖医学领域临床及科研工作27年,其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DNA甲基化调控机理的系统研究。2014年9月和11月,世界首例及第二例应用MALBAC全基因组扩增测序获得的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诞生,标志着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孙兴怀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青光眼是全世界首要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孙兴怀所领衔的青光眼遗传学研究小组与四川省人民医院、香港中文大学等单位合作,首次发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与体内ABCA1基因变异存在显著关联,是目前同疾病中样本数量最大的亚洲人群研究。该成果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王红阳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肿瘤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肿瘤难以治疗的关键所在。血小板上的TLR4在癌症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2014年,王红阳小组通过研究TLR4与肿瘤细胞释放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l的相互作用,发现血小板促进了肿瘤转移。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了TLR4以及它的内源性配体HMGB1是抗转移治疗的潜在靶点。
谢和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
2014年,谢和平课题组提出一种利用二氧化碳直接发电的新矿化反应及化学原理。这是国际上首次开发出二氧化碳矿化发电的CMFC新方法和技术,攻克了将二氧化碳作为潜在低位能源直接发电的世界性难题。利用该技术,矿化1吨二氧化碳,能够产出140度电能,同时产出1.91吨、价值人民币2000元到3000元的碳酸氢钠。
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2014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团队牵头的国家“十二五”“863”计划课题“超高产水稻分子育种与品种创制”成果“Y两优900”在湖南的4个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首次实现了超级稻百亩片过千公斤的目标,标志着第四期超级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张鹏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
近年来,随着“风云二号”“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的稳定运行,业务定标质量逐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中国在国际气象卫星大家庭中的地位与日俱增。2014年5月,在第十五届全球空间交叉定标系统执行委员会(GSICS-EP)会议上,张鹏当选为新一届GSICS-EP主席。这也标志着近年我国气象卫星定标工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和认可。
科技传播者(含科普工作者)
冯其器
中央电视台“科技盛典”总导演
曾担任《走近科学》栏目主持人、编导、主编,获得“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称号,带领《科技人生》栏目获得第三届“纪录中国”金牌栏目奖,创作的多期节目获得广电总局科技创新奖。2014年担任被称为中国科技界奥斯卡的CCTV“科技盛典”总导演,让“盛典”的影响力更上一层楼。
姬十三
果壳网创始人、CEO
姬十三倡导“让科学流行起来”“科技有意思”,长期致力于推动知识传播及知识获取模式的革命,曾获上海大众科学奖、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时尚先生年度科学传播人物等荣誉。2014年,果壳网获得来自好未来教育集团的1500万美元战略投资;被评为2014年中国十大创业先锋。
李栓科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长期从事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三次进入南极科考,曾任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获得“第八届中国优秀青年奖”、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奖、“知识中国”年度十大知识人物荣誉称号等。2014年参加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节目。
林鹏
科学出版社社长(董事长)
从事新闻出版工作30年,曾获中国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第十届“韬奋出版奖”,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014年,科学出版社迎来60华诞。60年来,科学出版社与中国科学一路同行,是新中国科学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
“赵闯和杨杨”
科学艺术家组合
赵闯是一位科学美术家,杨杨是一位科普作家。两人作为科普界的一对著名搭档,合作创作了大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科学艺术作品。2014年与古生物学家合作,在《自然》等国际知名期刊及知名网站,发布古生物生命形象复原图。出版《绘本恐龙》丛书等大量科普图书。
科技企业领军人物
程京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从事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关生物芯片研究,取得多项国际领先成果并产业化。2014年,带领团队研发的30项创新分子诊断产品获得CFDA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或进入申报阶段。其中国际首款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系统已推广到30个省市自治区,检测样品总数超过100万。
程维
滴滴打车创始人,小桔科技创始人兼CEO
2014年1月,滴滴打车获得中信产业基金6000万美金、腾讯3000万美金、其他机构1000万美金共计1亿美元的融资,成为首个获得C轮融资的打车软件。滴滴打车用两年时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先锋企业之一,程维也因此被视为善于洞察商机和具有开创精神的创业家,同时也是未来移动出行信息平台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丁荣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
长期从事铁路机车车辆交流传动与网络控制技术、电力电子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工作。2014年,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条、全球第二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线在株洲建成投产,预计年产值近20亿元。这意味着,我国成功打破国外公司在高端IGBT芯片技术上的垄断,实现了产业化突破。
胡季强
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荣获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业奖等奖项;获中国优秀创业企业家、中国医药经济十大人物、西部开发功勋浙商等称号。在二十多年的企业管理实践中,胡季强提出了“现代植物药”的概念,并在国内最早开发了中药缓释制剂和口崩制剂,有力促进了中药现代化进程。2014年,康恩贝被评为“最具成长性上市公司”。
雷凡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2014年,雷凡培接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带领其向更高更远处前行。2014年8月19日,该公司的拳头产品“高分二号”在太原发射中心冉冉升起,在许多方面突破极限,是目前我国分辨率最高的光学对地观测卫星,具备米级空间分辨率、高辐射精度、高定位精度和快速姿态机动能力。
李德福
中源协和干细胞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4年9月25日,李德福宣布将捐赠1亿元创立“中源协和生物治疗公益基金”。这是我国第一支由个人发起的生物治疗方面的公益基金。中源协和是国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成功运营数家国内干细胞知名企业,市值近百亿。2014年,该公司推出生命银行卡业务,拓展了新的市场空间。
历军
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裁
2014年,历军带领中科曙光荣登中国A股市场,成为中科院继联想之后创造的又一个IT领域上市公司。曙光背靠中科院计算所和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造就了其得天独厚的研发与技术基础。曙光已经掌握大量高性能计算机、通用服务器及存储领域的核心技术,部分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曲道奎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他带领的团队,创造了中国机器人发展史上的88项第一。2014年,他首创40吨“重载双移动”机器人系统,又以20千克大负载真空机器人领先全球。这位技术出身的中国最大机器人企业的总裁,几乎与机器人研究、应用打了一辈子交道,而现在,无论是他还是他所从事的行业,都站在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上。
任晓倩
魔漫相机CEO
魔漫相机是一款将真人拍成幽默漫画的手机应用软件,曾创下单日新增用户325万、4日新增用户破千万、7个月破亿、在全球140多个国家的App Store总排名第一等多个移动互联网行业纪录,将国产的原创软件带向了全世界。就在阿里巴巴上市前一天,魔漫相机对外宣称:已获得阿里千万美金融资。
单祥双
中科招商投资集团董事长
中科招商从6个人、60万元资金的全行业资本规模最小的投资公司,一跃成为行业内领军企业,所投资的企业有50家成为上市公司。掌门人单祥双多年来活跃于科技金融领域,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奔走不疲。2014年,他创立国内首个创新创业新型综合体——中国发明创新创业中心,荣获“发明创业奖·人物奖·特别贡献奖”。
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
2014年,核电地位再次凸显,国核技表现不俗。国核技结合我国核电研发设计和建设运行经验,在引进消化吸收美国AP1000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基础上,通过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研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CAP1400。目前CAP1400核电初步设计已经通过国家审查,有望在近期开工建设。
王坚
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
他领导计算机科研团队自主研发了中国人自己的云计算核心技术——“飞天”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系统。“飞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公开资料显示,“飞天”平台单集群规模达到5000台,拥有超过10万核计算的能力、100PB存储空间,可处理15万并发任务数,承载亿级别文件数目。
汪滔
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从《爸爸去哪儿》使用的航拍器到热播美剧《摩登家庭》中出现的飞行设备,都令大疆创新风头无两。他被誉为中国无人驾驶飞行技术的领先者。2006年成立的大疆创新公司,最近3年的销售额成长79倍,跻身全球增速最快的公司行列,销量占全球一半,更令“中国制造”在高科技领域崭露头角。
吴以岭
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药业董事长
他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高级教授企业家,他的最大愿望就是发展国药,真正为人民解决病痛。以岭医药作为一家民营医药企业,投入了上亿元资金进行创新药物研发和研发平台建设,铸就了“科研、教学、临床、生产、营销”五位一体的现代医药研发与生产的高技术平台,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企业发展之路。
许晓椿
博雅干细胞集团董事长兼CEO
他以“致力于人类健康的改善”为使命创办博雅干细胞集团。2014年,中国首例纯种克隆藏獒在博雅干细胞集团诞生,标志着博雅干细胞集团达到了商业化克隆服务的先进技术水平。许晓椿的梦想是“打通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他立志要做
的前瞻者,打造一条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命健康产业链。
说 明
1.候选人共50人,其中:基础研究领域科学家15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杰出者15人、科技传播者5人、科技企业领军人物15人。投票者须按类别进行投票,分别不能超过:基础研究领域科学家6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杰出者6人、科技传播者2人、科技企业领军人物6人,总共不超过20人。
2.投票截止日期为1月22日(以邮戳时间为准,逾期无效)。
3.选票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乙三号
科学网编辑部;
邮编:100190; 收信人: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