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科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9/24 9:56:56
选择字号: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探索草地固碳机制见闻

 

■本报记者 彭科峰

在过去3年多的时间里,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的科研人员奔波在东北近50万平方公里的草地上,足迹遍及198个市县、65个草地类型、560个采集样点。

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在中科院东北地理所位于吉林省长岭县的生态研究站看到,科研人员正在将一个个装满各种土壤样本的塑料袋搬到院内的空地上,随后挨个儿贴上标有采集地点的标签。“下一步还要送到实验室,对这些土壤的碳含量等进行严格的测定,并输入数据库。”该所研究员周道玮介绍说。

选好采集土壤样本的地点后,科研人员用锹铲等工具挖开半米见方的大洞,用专门的采集工具插到1米深的地下,一点点将土壤取上来,再进行密封保存。这样的工作,他们在东北大地上重复了无数次,就为了每一个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在沼泽地边缘、森林草地,科研人员细心地采集各种土壤数据,不辞辛劳。很多时候,他们无法利用卡车等现代工具,只能徒步前往目的地。

“光是2013年,我们就完成了232个面上采样点的工作,并进行了分析测定。可以说,自从承担这项任务以来,我们每一天都无比忙碌。”周道玮说。

支持这些科研人员长期辛勤工作的,正是他们对历史使命的担当。

长期以来,中国的碳排放总量饱受其他国家指责。同时,由于缺乏相关数据库支持,我国在相关国际谈判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近年来,以中科院专家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在碳排放研究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诸多被国际社会认可的数据。研究证明,中国的碳排放量少于国外的预估数;同时,中国各种生态系统的固碳量也高于外界的评估量。这有力地捍卫了国家利益。

在不久前召开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副司长孙翠华表示,我国将继续完善碳排放相关政策,有望在2020年建立全国性碳市场。这意味着,碳排放和碳交易问题已经得到国家高度重视。

要想建立全国性碳市场,必须了解全国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各种生态系统的固碳量等各项碳指标。为此,中科院组织了A类先导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

“中科院目前关于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是有史以来全国范围内第一项全面的碳收支调查,意义重大。”中科院负责相关项目的科研人员介绍说。

据记者了解,该项目由中科院大气所牵头,汇集了中科院多个院所的力量。中科院东北地理所承担的是对东北草地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的研究。“我们的工作是为了绿色发展和国家战略,主要研究东北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固碳潜力,包括现实及近期可实现的固碳潜力、对应的固碳速率,并探索自然环境梯度草地生态系统的饱和碳储量以及人类干扰和管理下碳储量和固碳速率的变化,以确定该地区草原碳库的稳定性维持机制。”周道玮表示。

据该所副研究员孙海霞介绍,有关固碳机制的研究相当复杂。“人类活动会产生二氧化碳,但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以有机碳的形式固定在植物体内或土壤中。因此,草地、森林等各种生态系统都可以固碳,从而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减缓全球变暖趋势。”孙海霞说。

目前,科研人员对东北草地土壤的野外采样调查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正在分析海量土壤数据,争取按计划完成东北土壤储量报告和土壤固碳机制研究,并争取在今年12月向有关机构提交碳储量数据库。

“尽管野外工作很艰苦,也很单调,但对于科学研究来说,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希望未来我们在碳排放与固碳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能在国家需要和服务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周道玮说。

《中国科学报》 (2014-09-24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