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耿艳红 来源:华商报 发布时间:2014/9/15 13:07:40
选择字号:
诺奖得主:想成为科学家首先要做通才

 

华商报讯(记者 耿艳红)9月13日下午,西安中学迎来了两位科学巨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舍特曼与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厄温·内尔。他们为该校600多位师生带来一场关于如何做一名优秀科学家的演讲,并与学生们进行了现场互动。

接触科学应从四五岁开始

丹·舍特曼来自以色列,现为以色列理工学院菲利普托比亚斯材科学教授。2011年以“对准晶体的发现”获诺贝尔化学奖。厄温·内尔是德国生物物理学家,1991年,因发现细胞内离子通道,开创膜片钳技术而与BertSakmann教授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

丹·舍特曼指出,成为科学家和工程师要具备“博”和“专”,即先成为通才,然后是专才,才能成为某个领域顶尖的人才。他认为四五岁就应接触科学知识。他还介绍道,以色列有一档电视节目,叫“和丹教授一起成为科学家”,节目中,有3个6岁左右的孩子和自己一起做实验,讨论科学问题。他说:“我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做完节目后,很多孩子都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学好英语很重要 科学交流通用英语

“要想获得诺贝尔奖,最重要的是有人要推荐你,为什么要推荐你?你一定是在某个领域做了很优秀的事情;推荐人怎么知道你很优秀呢?需要记录下做实验的过程,写出论文发表,还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让人们知道你做了哪些研究”,丹·舍特曼说,中国学生或许认为英语难学,但所有科学交流都是用英语来完成的,所以学好英语很重要。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中国应创造东西,而不只是生产东西,需要创新。以色列面积和人口与西安差不多,很重视创新。以色列有些中学还教学生如何创业、如何发明以及如何注册公司和卖掉产品等,“中国也可以这样做”。

家庭、教育和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厄温·内尔教授讲述了自己求学的经历,在德国上大学时,他发现没有把生物与物理结合在一起的课程,于是就到美国留学。“年轻人要学不一样的专业,要学广泛的专业,这是非常重要的。”厄温·内尔兴致勃勃地与师生们分享了他钟情的有关细胞与电流方面的研究,将师生引入一个奇妙的生物学世界。

在互动环节,一名女生请教授回答缘何成就他们的科学梦想。丹·舍特曼回答说,最重要的是家庭观念,以色列非常重视教育,家庭与教育结合在一起,家庭、教育和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对话诺奖得主:报兴趣班剥夺了孩子的创造力

在讲座之后,华商报记者还就广大读者感兴趣的问题与两位诺奖得主进行了面对面的对话。

华商报:教授,您刚才说年轻人的知识既要广博又要专业,请问您如何解决博与专的关系?

厄温·内尔:我认为学生学习通用知识的时间应该占到学习时间的60%左右,应把20%的时间用于实践所学的知识,剩下20%留给专业发展。

华商报:请问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厄温·内尔:家庭的支持对事业的成功非常重要。但是家庭的支持也要注意平衡。如果家长让学生业余时间都去学习音乐、舞蹈等家长认为非常重要的课程,虽然这样也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家长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创造力。如果家长给孩子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就有更多成才的可能性。

华商报:您觉得老师应怎样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丹·舍特曼:首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也许中国学生并不习惯提问题,但是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问问题。通过提问,学生会思考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而这是学生思索问题、自我激发的基础。

第二,老师应鼓励学生了解周围的世界,探索外在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问自己“我的生活中缺失了什么?”“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通过这种方式,你发现缺失的东西,就会尝试去设计某种产品去弥补这种缺失。所以,通过探索、思考、发现、研究,学生就会逐渐尝试了解世界,发现未知,开拓创新,服务生活。

华商报记者耿艳红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