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科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9/11 9:14:31
选择字号:
专家建言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脱困”

 

■本报记者 彭科峰

9月1日起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以免除购置税。这一政策正是来自日前国家财政部、工信部等下发的《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其截止日期为2017年12月31日。

但在多项新能源汽车惠民政策出台的背后,由于充电、可靠性、耐用性等种种因素,市民购置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并不高。

新能源汽车如何走出产业困境?专家们认为,除了政策的刺激,尚需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的紧密配合。

最好的时机

“前段时间,政府连续就新能源汽车高密度发文,这么大的力度以前没有过。”在日前由中科招商召开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三基工程工作会议”上,武汉大学教授、博导王少阶指出,现在是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好的时机,新能源汽车工业产业,已经逐步壮大。

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也认为,全球金融危机、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三重危机叠加,倒逼新能源汽车时代来临。

在三重危机的叠加下,美国提出了以新能源革命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日本着眼未来投资低碳革命,英国提出“绿色振兴计划”启动批量生产电动车、混合燃料车的项目,巴西也提出要考虑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管理的政策。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重要方向,新能源汽车关乎国家的能源安全,关系到百姓的呼吸安全。”辜胜阻指出。

两大困难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各地汽车生产国和巨型汽车公司纷纷开发部署和投资电动汽车生产。但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却放缓,主流的汽车供应商和消费者对电动汽车仍持观望态度。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认为,燃油汽车经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技术路线和消费习惯。“对消费者来说,现阶段电动车对自己而言,意味着明显的不成熟、不经济、不方便。而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开发电动车不仅面临技术风险、大规模业务重组等问题,还需要巨大的投资。”

他认为,当前电动车产业化实际上有两大困难,一是目前电动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并非出自燃油车生产和消费自身的原因,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缺乏动力;另一方面是产业化初期,技术尚不成熟,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市场考验,用户普及程度低。“大家不愿意买车,产业规模上不去,生产成本就不易下降。而这也是各国政府成为电动车第一推手的原因。”

“当前的任务,就是要使政府和市场巧妙配合,引导企业和消费者闯过困境,开创新的未来。”陈清泰说。

如何协同

专家们认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问题,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亟须发挥协同效用。

辜胜阻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建立健全政策激励机制、技术引领机制、市场诱导机制、产业升级机制等非常重要。另外还要完善社会参与的机制,把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作为绿色消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引导全社会来参与绿色消费。“在新能源汽车推而不广的情况下,如何在公共服务领域率先使用,我觉得非常重要。”

陈清泰认为,政府设计相关政策的时候,要给全社会一个稳定的预期。“汽车是一个超大型产业,需要诸多行业的参与和投资,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调整周期。几年为一个周期的政策,不足以引导企业和消费者的长期行为。”

陈清泰指出,目前电动车产业化有两种可选择的路径,一种是政府主导,即以财政补贴为抓手,另外一种是市场导向的路径。“现在我国二三级城市和城乡交界处低速电动车已经悄然兴起。因此,当前情况下,在以政府主导的常规路径为主的前提下,也应该推进以市场导向的低速电动车发展的路径,这样可能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我国电动车发展的目标。”

《中国科学报》 (2014-09-11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