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晓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9/10 8:42:11
选择字号:
中科院院士走上国科大“新讲台”

 

■本报记者 甘晓

9月10日,40多名中科院院士将迎来一个特殊的教师节。他们即将走上新的“三尺讲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300多名本科新生传道解惑。

教师节前夕,多名参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生教学的中科院院士,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本科生备课、担任班主任和学业导师是一项新的挑战,他们为此做足了功课,希望能带领本科生走进真正的科研。

用心迎接新挑战

再过几天,中科院院士袁亚湘主讲的微积分和席南华主讲的线性代数就要开课了。两位院士的鼎鼎大名,让该课程异常火暴,选课人数远远超过了预定的上限。

自1988年回国,袁亚湘指导研究生已经有26年时间了,不过,给本科生上基础课这还是头一次。“这是一个新的挑战,我将全力以赴。”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记者在袁亚湘的办公桌上,看到一大摞各种各样的数学分析教材,都是袁亚湘和同事们为本科生微积分课程备课用的资料。此外,袁亚湘还和国内外许多同行进行过大量的交流,探讨如何讲授好微积分这门大学数学最基础的课程。例如,他与一位在俄罗斯取得博士学位、目前在法国工作的学者为讨论课程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互通了20多封电子邮件。

作为国科大生科院院长,中科院院士康乐也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坦陈:“本科生教学确实是一项新课题,是我们促进科教结合的重要尝试。”

他为本科生课程设置下了不少功夫。“要全面考虑到这批学生的知识基础、今后的发展方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如何衔接等等问题, 因为他们的培养目标是成为未来杰出的科学家。”康乐表示。

院士们纷纷表示,经过长时间的用心准备,他们有十足的把握迎接这个新挑战,为本科生上好精彩的课程。

以激发科研兴趣为重

长期致力于教育工作的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余翔林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大学生的教育中,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学业导师制是国科大本科生教育计划中的重头戏,其目标是把课堂教学和导师熏陶结合起来,贯穿于本科培养的全过程。国科大曾在其拥有的逾万名研究生导师中,精心挑选出包括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在内的400余位骨干教师,担任学业导师。康乐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夏天,国科大正式下发录取通知书后,康乐的课题组迎来了第一位本科生。开学前,康乐便与这名学生进行了交流沟通,还带他参观了实验室。

康乐认为,本科学生正处于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折点,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我会向学生们强调不要只考虑在课程学习中考高分,要注意掌握更广泛的知识,更要感受科研气氛、激发科研兴趣,为今后的科研打下更坚实的知识基础。”他说。

袁亚湘指出,教师应当引导本科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掌握知识”逐渐过渡到“研究问题”。他强调:“学习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希望教给同学们扎实的基础知识,更希望引导他们感悟知识的内在美。”

近距离接触受期待

即将开始的教学中,院士们最为期待的莫过于通过“小班教学”,让学生和自己近距离接触。

袁亚湘指出,mathematics(数学)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要掌握这门知识就必须深入学习”,这恰好指出了数学学科的特点。他认为,通过小班教学,教师能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手把手的指导。

余翔林则认为,与院士近距离接触,能给学生们带来长远的、历史性的影响。“让他们切身体会创新思维的过程和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他说,“这对学生们而言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他回忆,自己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时曾听过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的课,“他的大师风范、高尚的品格和严谨的作风,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学生们也对近距离接触院士老师充满了期待。今年7月,国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新生刘翼豪微博上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大学首批本科生致所有人的一封信》,信中强调:“选择国科大,是选择纯粹的科学。”

他还在微博中这样写道:“院士老师们选择把时间花费在对我们的教学上,就一定会出色完成教学任务,他们一定会悉心教导我们,帮助我们,让我们在熏陶中成长。”

《中国科学报》 (2014-09-10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