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丽萍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14-8-28 14:20:58
选择字号:
上海交大教授:本科教学应“教一、做二、考三”

 

这是关于一位教学名师的真事:他给学生上课,每年讲的内容都要更新。他上课用的PPT融入了专业前沿,一直在“变脸”,但问题是:编不出一本和课程配套的教材。就因为“无法容忍编出一套落后的教材”,这位教授的课在学生中再叫座,也无法参评国家精品课程。因为评奖的一个硬指标,就是编出一套教材。

这位教授就是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刘西拉。昨天出席市教委举行的座谈会,常年在教学一线的刘西拉为基层教师呼吁:“本科生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绝不能让学生吃亏。但再好的教学改革,如果没有制度配套措施,肯定走不远、持续不了多久。”

提及条条框框的改革举措,刘西拉坦率地说:“任何制度在设计时都是‘一刀切’,但制度落实起来,最怕的就是‘一刀切’。”

为专心教学的高徒生活困难而愧疚

刘西拉课上得好,在高教圈是出名的。在上海交大,他不仅对自己要求很高,在他领衔的团队里,后来加入的“小年轻”,刘西拉都叮嘱他们,第一要务是把课上好。

“团队里的助教给学生讲习题课,竟然能讲到大家都拍手,他厉害吧?!”一说到“高徒”们在教学上的成就,刘西拉不自觉地笑了。

但最近这一阵,刘西拉心里起了疙瘩,他甚至感到愧疚。原来,有个跟他合作十几年的青年教师,课上得很好,结果至今买不起房子,现在老母亲病了还得为治疗费发愁。

“如果他像其他一些老师那样,花点时间到外面做课题项目增收,或许不至于如此困难。”刘西拉很清楚,在现有的高校考核体系下,教师做科研的投入产出比上课高得多。

投机取巧换“双赢”,是大学的悲哀

身在高校,刘西拉有些心急。很多大学都染上了一个通病:科研产量和过去比都在大幅上扬,而本科生的教学质量却在走下坡。

就拿工程教育为例。刘西拉认为,高质量的本科课堂教学应该是“教一、做二、考三”,也就是说,在第一课堂上,老师要把理论讲精讲透;带着新学的知识,学生应该马上投入动手环节,做实验、做作业,而考试也不是考一次一锤定音,而是分阶段进行。

但在巨大的科研压力以及高校出台的针对日常教学的评教制度下,很多教师没有这么多时间投入教学,不得不投机取巧。

但有的老师上课,却是“教三、做二、考一,上课讲三道例题,作业布置其中两道,考试只考一道”。学生考试容易通过,给老师的评分也高——表面看,师生实现了“双赢”。“谁都知道,从长远来看这对学生是不利的。”刘西拉说,大学必须加强本科生的教育,但落实到具体的考评上,万万不能“一刀切”。

避免一刀切,考虑教师具体情况

“一刀切是最容易的,这事情机器人都能做。”刘西拉说,很多大学的改革,制度设计本身是不错的,坏就坏在落实起来一刀切。

比如教师的晋升。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强调国际化,“土博士”要评职称,必须到海外访学一段时间。从制度设计来说,拓宽本土教员的国际化视野并没有错,但落实到个人身上,悲剧来了。“我们团队有个年轻老师,科研教学都很好,就是海外访学少了几个月,只好放下手头的事情,到海外去补。”

比起单纯的就教学论教学,刘西拉说,他更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可以叫年轻教师做这个做那个,但制度配套设计一定要跟上。到大学来应聘的教师,都不是图发财。但如果连生存都成了问题,他们怎么会不去想钱!”

谈及市教委从今秋就要推开的骨干教师投入教学的教学激励计划,刘西拉为之叫好。但身为高校“老人”,他有句话不吐不快,“配合改革,大学要推行各种考评制度,其中的关键环节在于院长等基层干部。当院长的人不能总是简单地给老师摊派指标,更重要的是根据每个人的能力组织队伍。”一句话,再好的改革和制度设计,实施过程中都需要明智的执行者。“当院长的,千万不能懒!” 本报记者 樊丽萍(原标题:《本科教学应是“教一、做二、考三” 》)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