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娱乐双重盛宴 |
电影导演讲述3D影片《深海挑战》的科学元素 |
|
电影导演James Cameron扑入一个用来训练马里亚纳海沟深潜的模拟器。图片来源:Mark Schrope
那里是迄今为止所知的海底最深点,当今世界只有3个人曾到过这个地方——挑战者海渊;它的三位挑战者分别是美国海军士兵Don Walsh和Jacques Piccard、加拿大电影导演James Cameron。此外,日本机器人Kaiko曾在1995~1998年3次被送往马里亚纳海沟;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工程师也曾在2009年5月将一种新型潜水机器人——涅柔斯号(Nereu)潜水器送入马里亚纳海沟。
不过,最近的深潜壮举则是由Cameron在2012年3月完成的,他通过潜水器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成为近50年来潜水到该海沟的第一人。
现在,全球未有深海经历的人都可以通过Cameron的最新3D影片《深海挑战》领略地球海洋深处的极端环境——深海极点的风光。该影片由美国国家地理影视公司发行,已于8月8日在美国影院上线。同时,观众还可以从影片中窥视到人类对于深海研究的现状。一个世纪甚至更早之前陆地上的科学家就曾为了解深海而痴迷,然而至今深海对人类来说仍无异于一块未被开发的、人迹罕至的处女地。Cameron说:“这部影片的总体目标是鼓励探索,激发原创,让人们认识到人类在探索地球的问题上还远远没有走到尽头。”
这部由Cameron参与制作却并未参与导演的影片的核心是建造一个深海潜艇,可以带领人类安全深潜到马里亚纳海沟南部11000米的挑战者海渊。该影片用Cameron的名人效应和个人故事为线,带领观众进行了一次深海深潜之旅,影片同时还包括大量科学元素。如Cameron团队使用的自动着陆器还搭载了相机、带饵动物陷阱以及其他载荷装备,与深潜潜艇一道工作,他们还给潜艇安装了海底样品收集设备。“他对科学有着巨大的热情。”美国加州亚阿拉米达市一位独立科技顾问Erika Montague说,他曾帮助影片操作着陆器以及分析视频数据。
Cameron说,如果可能,他希望影片中可以出现更多科学元素。但他表示,尽管《国家地理》对相关研究非常支持,但把科学引入商业市场仍存在相当大的挑战。“电影制作中的一个切实风险就是把一部充满教育色彩的作品搬到电影院,这是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他说。
尽管如此,影片制作人的确找到了一种让科学片段融入电影的艺术手法。Cameron采用了与一名巴布亚新几内亚居民对话的场景,由于火山爆发,该居民失去了家园。电影以这个故事为引子,解释了由一次地质构造事件所导致的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过程,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把海沟形成与人物故事联系在一起,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因为后者如海啸、火山爆发等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更加直接的联系。
“人们会说海沟距离我们那么遥远,我从来没去过,它们也不会影响到我。”Cameron说。除非这些自然现象就像海啸对印度尼西亚的影响一样,一次性吞噬掉25万条生命,真正影响到人类的生活,才会引起他们的共鸣。
而其他一些科学元素则受到了该深潜项目首席科学家、加州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海洋学家Doug Bartlett的启发和帮助,Bartlett曾对着陆器上的动物陷阱所意外捕获的一只巨型甲壳纲动物非常吃惊。所以影片中,Cameron还以画外音的形式解释了后来捕获的动物中,有4类动物对科学界来说都是全新的物种。
另外,尽管该深潜任务的样品收集计划由于潜艇的一次液压事故被迫缩短日程,但Cameron依旧通过收集一个小的沉积样品为Bartlett提供了大量微生物DNA。
在整个影片所描绘的壮观的深海世界景观中,科学与探索始终交融在一起。在挑战者海渊几乎看不到生命的迹象,但是在新不列颠海沟进行的实验性深潜中,Cameron把目光聚焦在了一些深海“居民”如章鱼、自由徜徉的海参以及鼠尾鱼等深海动物身上,而且这些动物看起来比它们名字的隐含意义要吸引人得多。
《深海挑战》借用3D技术,把观众带入一场深海之旅,尽可能地赋予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Montague说:“通过把深海世界呈现在观众面前,Cameron给海洋学界、给公众带来了一场全新的科学与视觉盛宴。”
“地球上几乎没有人可以想象到深海世界的景象。”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深海生物学家Cindy Van Dover说,“James Cameron做到了其他人不能做到的一点,那就是让人们意识到了深海是一个多么不同寻常、多么奇妙的世界。” (冯丽妃)
《中国科学报》 (2014-08-19 第3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