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春生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发布时间:2014-7-4 12:53:31
选择字号:
山西内陆盐碱地科学改良成绩斐然

科学网太原7月4日讯(记者程春生)记者日前从山西省科技厅获悉,由山西省农科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主持的国家重大星火项目“内陆盐碱地综合治理与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取得显著成效,示范区的生产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并辐射和带动了全省50万亩盐碱地的科学改良。

山西大同市天镇县卅里铺乡兰玉堡村是该项目的重点示范村, 7月1日,记者来到这里,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绿油油的农作物,一派生机勃勃景象。随同的省农科院专家告诉记者,这里属于内陆盐碱地重度盐碱区域,过去几百年都不长庄稼,被称为“绿色植物的禁区”。

天镇县天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维同,是这里的盐碱地承包人,他告诉记者,两年前这里还是白茫茫的一片盐碱荒滩,经过科学改良治理,如今都变成了中产良田,他承包的1500亩盐碱荒地,去年玉米亩产达到680多公斤。他激动地说:“在专家帮助下,今年又新建了300亩小杂粮示范园,种植了糜子、黍子、燕麦、莜麦、等10多个杂粮新品种,目前长势都很好。”

据悉,山西地处内陆,干旱、多风,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受地势、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造成全省大面积土地盐碱化,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全省共有盐碱地约450万亩。2012年,科技部将“内陆盐碱地综合治理与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列为国家重大星火项目,由山西省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实施。

山西省农科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强是这一项目的领军专家,他给记者介绍,盐碱地的改良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他们在多年致力于盐碱地改良研究中,已形成了一套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盐碱地改良综合技术体系,这些成果在我国北方内陆盐碱区具有较高的示范推广价值。

“该项目实施,一是采取了产学研结合的形式,二是应用推广了成熟的技术成果,如盐碱地化学改良剂、耐盐碱作物品种、测土施肥和盐碱地作物专用肥、微生物菌剂和配套栽培技术等。”张强介绍说 。

据了解,项目实施以来,已在山西天镇、怀仁、山阴、浑源等县建成了5个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示范推广面积达5万亩。同时还制定了山西省有关地方标准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研制开发出盐碱地改良新产品3个,形成盐碱地改良技术模式6项,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万多人。

谈到下一步盐碱地改良,山西省科技厅副厅长郭春林充满信心:“我们将不断总结研究和示范推广内陆盐碱地治理的先进技术,并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技术难题,通过建立多部门创新联盟与联合攻关,实现技术集成与创新,进一步提高盐碱地治理的科学技术含量。”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