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珊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7-2 7:38:48
选择字号:
北斗“出海”:占领国际市场关键要实现技术超越

 

■本报见习记者 王珊

近日,俄罗斯航天署副署长谢尔盖·萨韦利耶夫透露,中俄将互设卫星导航站,其中在俄罗斯境内将建设3个中国“北斗”系统地面站。

“中俄合作可以打破美国对两国在全球范围内布置导航系统地面监测站的限制。”6月30日,两院院士、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光谷北斗)董事长李德仁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更多的监测站点有助于提高导航系统精度,而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也是北斗进入海外市场的一种重要方式。

2013年,武汉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与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与泰国地球空间局签订协议,合作建设泰国地球空间灾害预测系统。这被视为中国北斗第一次在国外落地使用,具体实施公司即是李德仁率领的光谷北斗。日前,光谷北斗建设完成的3个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示范站在泰国正式运行。

李德仁向记者介绍说,现有的3个示范站主要是对北斗导航车辆的运行轨迹进行监测和定位,定位精度达到0.5米,测速精度达到0.2米每秒,导航服务精确到“车道级”,而此前精度在10米左右。

“日后,光谷北斗将在泰国建成220个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站。”李德仁说,这将涵盖泰国的陆地和海洋领域,包括车载导航、海洋捕鱼、灾害监测等领域。

泰国无疑是北斗“出海”的示范案例。不过,李德仁坦言,光谷北斗与泰国的合作基于武汉大学与泰国长达8年的合作关系,北斗继续“出海”面临很多困难。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向记者透露,即使在亚太区域,北斗也受到美国及其盟友的限制,而且北斗导航系统还在完善中,初期成本较高,处于“显性”的劣势,竞争“非常残酷”。

北斗如何赢得消费者信赖,获得更大市场份额,是当前需要深入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的芯片水平、卫星寿命、卫星钟水平、接收器质量等都被认为是限制北斗导航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芯片依赖国外,自主研发能力弱。

201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推动海外市场开拓”定为主要任务。按照计划,到2020年前后,我国将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覆盖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对此,李德仁表示,要进一步提高北斗性能,降低成本,占领尽可能多的市场,用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务。“北斗卫星在天上工作,寿命只有5~7年,14颗卫星每天的运行费用为2000万元,如果不利用,就是白白浪费。”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北邮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邓中亮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要更多地在一些技术上实现超越式发展,这是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举措。

一直以来,既有的导航系统都只能提供室外定位服务,不能提供室内定位能力,这成为导航系统的一大缺陷。为此,邓中亮致力于室内外协同实时精密定位研究,并与北斗系统衔接,率先解决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公里”瓶颈。

邓中亮指出,必须实现一些类似技术的超越式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以“多获得一份市场”。

此外,导航系统的标准化建设也成为专家关注的焦点。

邓中亮认为,要加快导航系统的标准化建设,以此引导产业市场部署,进一步带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与“洗牌”。

不过,上述不愿具名专家指出,北斗导航系统还在完善中,目前或许不是进行标准建设的好时机,因为这有可能限制北斗产业发展。 (原标题《北斗开疆其路漫漫 专家认为占领国际市场关键要实现技术超越式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14-07-02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