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丽 魏青城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发布时间:2014-4-25 14:34:53
选择字号:
第七届周光召基金会科技奖揭晓

 

 
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今天在云南昆明开幕,开幕式上第七届周光召基金会科技奖揭晓。
 
人民网昆明4月24日电(记者 马丽 魏青城)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今天在云南昆明开幕。开幕式上第七届周光召基金会科技奖揭晓,其中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获得“技术创新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同志作为周光召基金会奖励评审顾问委员会代主席公布颁奖结果,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方忠研究员和戴希研究员因“预言了若干重要的量子效应和量子材料”获“基础科学奖”,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刘中民研究员、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李永旺研究员分别因负责“完成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烃工业性试验”和“煤炭间接液化生产油品工业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获“应用科学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因青光眼研究成果获“临床医师奖”,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因其“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的的铁人三项模式带动了传统手机行业的革新”获“技术创新奖”。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先生和周光召基金理事会主席钟瀚德先生为获奖者颁奖。
 
周光召基金会是由钟健国先生及其家属捐资,于2006年6月15日在香港设立。周光召为基金会理事会永久名誉主席兼基金会奖励顾问委员会主席。该奖项每年颁奖一次,主要奖励对中国有杰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获奖名单如下:
 
方忠和戴希研究员:着重于新奇量子现象的理论研究,是我国和国际上计算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重要学术带头人。他们开拓理论前沿、发展计算方法,在铁基超导、拓扑绝缘体、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前沿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他们通过理论计算,预言了若干重要的量子效应和量子材料,引领了该领域的国际研究,并直接推动了相关实验研究的快速发展。是国际上凝聚态物理研究领域为数不多的理论指导实验的典型范例。相关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
 
刘中民研究员:作为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总负责人,领导研究团队长期开展DMTO相关技术研究,开发了性能优异的催化剂,合作完成了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烃工业性试验,实现了我国在国际上率先拥有设计和建设百万吨级工业装置的技术能力。神华集团采用DMTO技术建设世界首套180万吨煤基甲醇制取60万吨烯烃装置,于2010年8月投料试车一次成功并稳定运行。2013年2月,第二套宁波禾元DMTO工业装置开车成功。截止2014年3月,已签订二十套DMTO系列技术工业装置的实施技术许可合同。为进一步保持技术的竞争力和先进性,刘中民带领团队进行了新一代甲醇制烯烃(DMTO-Ⅱ)技术开发,完成了万吨级工业性试验。在原有基础上,吨烯烃甲醇消耗降低10%以上。DMTO技术及其工业化应用为我国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及其与石油化工结合开辟了可行途径。
 
李永旺研究员及其团队:在煤炭间接液化生产油品工业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他带领科研团队开展了煤制油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化放大的系统研发工作,经过近十五年的艰辛努力,开发了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和相匹配的高温浆态床反应器、费托产品加工以及工艺集成技术,形成了煤合成油的中温费托合成成套技术。技术参数指标优于国际上已有的工业化技术。2005-2009年完成了三个16万吨示范厂的建设,已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正与企业合作实施国家十二五的大型煤制油工程,并进行煤炭分级液化的技术研发,以进一步提升煤制油效率,实现过程节能降耗。这些工作为国家在煤炭资源的高效转化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性探索。
 
王宁利教授:是我国首位被世界青光眼联合会授予高级两栖临床科学家奖的中国学者,是国内外著名眼科专家和学术引领者,他提出的理论和诊疗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青光眼发病机制理论和新分类体系的建立,以及针对机制的治疗模式和技术的应用使我国青光眼防治水平从沿用国外技术上升到了技术引领,推动了我国眼科水平的提升,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眼科领域的影响力。
 
雷军董事长:以科技企业家对移动时代的敏感、创意和“硬件、软件加服务”的核心目标为旗帜,迅速聚集人才,建立了一支年轻的队伍。短短几年使小米成为出身于中国的世界知名品牌。他领导的团队把“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融合为一体,他以领先于市场的想象力,在手机大获成功的同时,不断推出了小米机顶盒、小米电视,在市场竞争中领先一步,正走向更大的成功。公司创办短短三年估值即达100亿美元。截至目前,MIUI操作系统已超2500万用户,米聊用户数达到4000万。小米手机的销量至2013年9月底已突破2000万台。雷军提出的“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的铁人三项模式带动了传统手机行业的革新。 (原标题《第七届周光召基金会科技奖 雷军因小米获奖》)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