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忆南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5-21 11:09:26
选择字号:
研究称慢性疼痛会遗传
 
现实中,为什么一些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要比其他人高呢?前不久,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召开的年会上给出了答案:是遗传基因在“作祟”。
 
与急性疼痛不同,慢性疼痛是持续的,疼痛信号在神经系统里可以持续兴奋数星期、数月或数年。
 
通常患者的慢性疼痛可能源于持续的疾病,比如关节炎、癌或感染;或者源于一次性受伤比如背部扭伤;甚至能发生在没有遭受过损伤或疾病的人身上。
 
目前,医生在治疗慢性疼痛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比如药物、针灸、局部电刺激、脑刺激、甚至可能会用到手术。当然,也存在一些医生用安慰剂治疗慢性疼痛患者成功的案例。
 
结合既往研究,科研人员发现,在慢性疼痛患者脊髓液中往往有低水平的内呔啡,所以一些治疗方法的最终目标就是刺激内呔啡水平。
 
这项新的研究课题,研究人员一共询问了2721例慢性疼痛患者,并按疼痛强度评分为0~10,且所有患者均正在服用阿片类镇痛药物。
 
研究人员首先将参与者分成3组。疼痛评分为1~3分患者被划为“低痛感”,4~6分是“中痛感”,而“高痛感”被定义为7~10分。
 
最后的评分统计结果显示,患者大部分(46%)有中痛感,紧跟其后的是高痛感(45%)。参与者中只有9%有低痛感,并且给予任何疼痛评分都为0的患者取消这项研究。
 
之后,经过严谨细致的实验,研究人员发现,低痛感组中基因变异体DRD1的分布率比高痛感组高33%。中痛感组人群更有可能有另外两种变体COMT和OPRK,分别比高痛感组的高25%和19%。同时,高痛感组中更有可能是DRD2且比中痛感组高25%。
 
“这项研究为理解疼痛和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疼痛耐受程度的原因提供了一个客观方法。”研究作者Dr. Tobore Onojjighofia表示,检查一个人是否具有上述四种基因,能够更好地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度。
 
而找到这些可能对疼痛感受度有作用的基因,在Dr. Onojjighofia看来,最重要的是能为新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目标。
 
随后,此项研究结合临床实际工作证实,抗体能治愈40%的慢性疼痛患者。而神经冷冻也可能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外,还有一项研究建议,鱼油补充剂也可作为治疗慢性疼痛的一种更自然的替代疗法。(路忆南)
 
《中国科学报》 (2014-05-21 第6版 医道)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