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琪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5-12 8:47:47
选择字号:
创新创业 时不我待
青年科技创新创业系列座谈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杨琪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今天,近年轻人的我也变得年轻了。”面对数十位青年科研人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永舫发出如此感慨。
 
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后,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联合中国化学学会、中关村管委会举办了两场青年科技创新创业系列座谈活动,主题分别为“化学青春——青年化学家的成长之路”与“营造青年科技创业人才良好发展环境”。数十名国内科技专家、青年学生和优秀青年企业家参加了系列活动。
 
来自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三十余名化学领域的青年学生参加了充满趣味的交流与讨论。
 
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胡文平向青年学者们讲述了自己的求学、工作经历。他现身说法,建议青年学者要深刻理解自己所研究学科的特色,例如从事化学领域研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注重实验训练。
 
清华大学教授王训则表示:“说到科研,我想到一个词就是纯粹。我一直跟着兴趣走。”兴趣成为科研工作最重要的动力,做“纯粹”的科学研究让他感到很幸福。
 
中国化学学会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彭海琳鼓励青年科研人员,追求在自己的岗位上把个人才能发挥到极致,而不是一味地怀才不遇。
 
“对于‘五四’精神的理解有多种说法,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创新。创新对年轻人而言尤为重要,不要因循守旧,要勇于创新。创业正是一种实践方法。”彭海琳说。
 
五四青年节当天,来自西藏、江苏等地的青年科技创业人才聚集中关村,畅谈年青一代科技创业者的酸甜苦辣。
 
年仅26岁的山东机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瑞明16岁便开始创业,其项目获格林斯潘投资,公司重组后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与他一样具有传奇创业经历的还有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并被聘为北京市特聘专家的北京意优创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沂等。
 
参会的青年科学家们表示,无论是青年科学家还是年轻的创业人才,他们的成长故事都让人受益匪浅,为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和环境建设提供启发。当前是科技人才发展的大好时机,特别是青年人才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一直非常关注青年人才的成长,通过了解青年人才的需求和困难,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青年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中国科学报》 (2014-05-12 第5版 创新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