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行勇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4-5-8 11:11:41
选择字号:
中科院地球环境所
植被自然恢复更利于黄土高原有机碳积累
本报讯(记者张行勇)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所副研究员金钊及其合作者发现,和人工植树造林相比,植被自然恢复更有利于黄土高原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相关研究日前发表于《环境科学》。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人工植树造林和植被自然恢复是黄土高原最为重要的两种生态恢复方式,也是黄土高原固碳能力提高的主要贡献者。但是,科学界对这两种生态恢复方式,土壤固碳效应存在差异与机制的研究和认识尚有欠缺或不明。
为此,在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上述研究团队选择黄土高原西峰南小河沟流域的对比沟董庄沟和杨家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近60年来黄土高原人工植树造林和植被自然恢复方式下1米深度土层有机碳积累和无机碳迁移转化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董庄沟和杨家沟两个小河沟流域的土壤容重、土壤有机和无机碳储量、土壤有机和无机碳同位素比值存在显著差异。和人工植树造林相比,植被自然恢复更有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能够实现更高的有机碳储量。
据了解,董庄沟和杨家沟均为1954年设置的对比沟,其中董庄沟自1954年开始实施植被自然恢复措施,现已形成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杨家沟自1954~1958年实施人工植树造林措施,现已形成人工森林生态系统。
《中国科学报》 (2014-05-08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捕捉到蓝色恒星群 石油开采可能引发了英国100多起地震
赠书|用数学思维理解世界 超薄材料创造磁性之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