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廖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4-30 7:53:43
选择字号: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程正迪:成为科研领路者要做到三个“静下心”
 
■本报记者 郑金武 通讯员 廖瑾
 
“现在很少有高分子领域的重大课题是中国人自己提出来的。这些年,我们已从低水平的重复变成高水平的重复,但重复是没有革命性意义的,因为科学上只认‘老大’。”近日,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华裔科学家程正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高分子领域要真正从跟随者变成领路者,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做到三个“静下心”。
 
近年来,程正迪一直在关心和关注国内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发展。在他看来,中国的高分子材料研究近年来发展很快,但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学者们有点找不到新切入点的感觉。
 
对此,他认为,一个学科要发展,必须要有它的前瞻性、包容性和应用性。问题的关键在于:高分子作为一个科学分支,究竟有没有新的激动人心的发现?高分子作为一类材料,究竟能不能在新一代技术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程正迪说:“目前多数科研成果都是多学科合作的结果,已经到了淡化学科划分、鼓励交叉学科发展的时候。高分子学科的生命力即体现在跨学科特性上,具体表现为高分子领域中化学方法的多样性、物理概念的互补性和工程加工的多尺度性。”
 
他同时表示,在高分子领域,要真正从跟随者变成领路者,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做到三个“静下心”。
 
一是必须做跨领域、跨学科的科研。传统学科未来发展的余地将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将是跨学科领域。只有静下心来多读书,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实现学科交叉。
 
二是对跨学科的研究课题要有非常强的敏感性,要抓住学术问题上瞬间的灵感和火花。只有静下心来多积累,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升华从而达到融会贯通。
 
三是定下课题后,要保证课题能做下去并取得成功,在实践和理论上经得起考验。只有静下心来多做实验多思考,才能使自己保持对科学的直觉和解决难题的能力。
 
“现在有些教授才三十多岁就两只手插在裤兜里不做实验了,但不做实验会对科学失去自己的感觉。我已经60多岁了,有时还做实验,因为实验使我更加接近科学,更有灵感。”程正迪认为,只有静下心来做到这三点,才能搞好中国的高分子材料研究。
 
《中国科学报》 (2014-04-30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