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丽妃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然而,让地球深处未知的金矿“发光”却绝非易事。
在过去3年时间里,山东黄金地质矿产勘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黄金地勘)和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地质地球所)等多家单位合作,由企业牵头,以科学为指引,联合创新、攻深探盲,创造出百亿元的潜在市场价值。
中国第一深孔
“咱们‘80后’也不简单呀!”近日,在“胶西北金矿集区超深部综合地质研究与资源预测”项目总结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的一句话在会议现场激起一片笑声。
陈毓川话里说的不是别人,正是中科院院士刘光鼎。刘光鼎今年“八十有五”,是该项目专家组组长兼首席科学家。在他的带领下,此次科企合作收获了多项进展。
4006.17米,这是项目创下的固体矿产与金刚石小口径绳索取心钻探的中国第一深孔。“这次探测还不是‘一孔之见’,而是一个深钻群。”该项目评委、中科院院士翟裕生评价说,项目还在同一区域创纪录地一次性打了另两个近3000米的探矿深孔,改写了我国金属矿床探矿深度长期不足2000米的历史。
以技术创新为后盾,项目组还在三山岛金矿2600多米深部首次发现国内最深、视厚度达20多米的金矿体。经保守估算,仅三山岛、焦家断裂带、招远—平度断裂带深部,山东黄金地勘已探获金资源量就达到800多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钻探施工全部采用自主创新的设备与工艺。该研究还进一步深化了地质理论认识与成果,重新建立了胶西北金矿成矿模型,将胶东金矿地质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目前,全国探明100吨以上的金矿藏很少,这次深部探矿对全国资源探查方面的研究有相当大的意义。”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叶天竺表示,此次合作研究打开了找矿的“第二空间”,也为其他地区的矿产资源探测打开了一扇门。
6亿投入与160亿产出
6亿元的科研与勘查投入,160亿元的成果市场价值。两个简单的数据代表着未来百倍的利润增长空间,同时也蕴涵着合作者们3年来的耕耘和汗水。
“这次合作最大的特点就是企业牵头、科学指导下的创新。”项目评委、中科院院士翟明国说。在他看来,创新不能急功近利,创新同时要兼顾国家需求和理论进步,此次双方的合作无疑很好地诠释了这些理念。
说起此次科企“联姻”,还要追溯到3年前。彼时,胶东半岛已经以金矿多、储量大等特点著称,其金储量占到全国的1/4。其中尤以胶西北地区最为集中,已探明金矿资源储量和年产量约占胶东的90%和全国的20%。
然而,受勘探和开采深度限制,胶西北地区金矿成矿与找矿模型受限于500米以上的浅部成矿环境,地表露头矿和浅部矿越来越少。为此,2007年,国土资源部批文指出要开展主要成矿区带地下500米至2000米的深部资源潜力评价。
国家需求和科研价值使深部找矿成为必然选择,而优势资源的互补使得地质地球所与山东黄金地勘一拍即合。随后,中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等兄弟单位也加入其中,一起向胶西北金矿富集区深部进军。
3年多的时间里,山东黄金地勘为科研勘探“一掷万金”,而地质地球所则提供了最前沿的理论指导,加上胜利油田的技术创新,项目组用实际行动推动着胶西北地区产学研三者比翼齐飞。
再启新篇
“我们的合作是‘绿色有机’的。而今,曾经的梦想之种已破土而出,破茧成蝶。”山东黄金地勘副总经理王君亭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
“科学理论的指导让我们的实践事半功倍,也让实践成果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山东黄金地勘总经理孙之夫也对记者说。
而在地质地球所研究员范宏瑞看来,此次合作同样也给科研人员提供了实践的战场和一手的资料,还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出一批年轻的地质人才。“我们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范宏瑞坦言。
目前,项目统计出的胶东地区多处矿化系数异常还为今后提供了新的找矿方向。由此,两位合作伙伴又制定了新一轮的找矿规划。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金子富集在这短短几公里的范围内?对于我国其他地区采矿有没有参考价值?在理论上来说,这也是下一步需要考察的方向。”刘光鼎说。他同时表示,尽管当前地球深处的金矿“盖头”已经掀开,但距离下一步矿床开采还有许多难题。
“下一步项目组将继续对相关理论进一步细化,在矿藏储量上进一步核实,技术上进一步提升,以推动我国找矿事业的发展。”范宏瑞说。
《中国科学报》 (2014-04-16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