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 周维维 陈太安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4-4-14 16:23:25
选择字号:
青岛农业大学姜卓俊:草莓教授的“背包工作室”


 
(科学网 廖洋 周维维 陈太安报道) 跟青岛农业大学“草莓教授”姜卓俊下过乡的人都知道,他出门的行头就是帽子、旅游鞋、轻便冲锋衣或者运动服,最明显的标志,还是肩上的黑色双肩大包。
 
时间久了,有人对姜教授的背包有了兴趣:“姜老师,您这包里面,到底有啥?”
 
草莓教授的背包:走多远背多远
 
外观上看,这就是个普通的黑色双肩包,唯一特别的地方就是右下角有个小小的草莓标志,是第七次世界草莓大会的标志。这一届草莓大会在姜卓俊等我国一批草莓专家学者的争取下,最终在中国北京胜利召开,这个包,当时参会的正式代表每人都有。
 
不过,在姜卓俊眼里,这个黑色双肩包是他的“移动工作室”,上哪儿都背着才行。
 
“里面什么都有,需要什么我都能找出来,跟百宝箱似的。”3月21日上午,在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的青岛“小时候”农庄的草莓大棚里,正和农庄总经理林林交流着,姜卓俊右肩一斜,包就顺势滑了下来,被他熟练地抓在手里。
 
“喏,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喷一遍,马上管用,放心吧!”姜卓俊一边说着,一边从包里拿出两小瓶农药。原来,林林在电话里给他说了目前草莓出现的情况,姜卓俊听着电话里的描述,就知道下一步很可能会出现草莓徒长的问题,而现在是预防的最佳时间。这两小瓶农药,就是对症下药。
 
姜卓俊在棚里继续一垄一垄地边走、边看、边聊。眼睛一直没离开过草莓,只要看到有问题的果和叶,他就蹲下身子随手掐下来,不一会儿,手里就是满满一把。
 
“我刚进棚就感觉温度偏高,应该有27-28℃的样子,草莓棚里温度最好不要超过24℃度,23度最好。”姜卓俊说。在场的人都一愣,一两度而已,他都能感觉出来?太神奇了!
 
说到土壤湿度,“这就干了一些,你看,土壤水分还不到40%。”姜卓俊指着从背包中拿出来的土壤水分和PH计表盘,教给林林看。
 
草莓教授的背包:要什么有什么
 
姜卓俊的包里,好东西还多着呢——
 
第一大件就是笔记本电脑,这也是包里最有“分量”的工具了。只要出门几天,就一定要带上。
 
名片盒是姜卓俊出门前一刻还必定要检查确认的物品,因为上面印有“草莓热线”称号的手机号码。“名片用量很多,到了新的地方,老百姓就一定会要联系方式。”
 
一把小铲子是少不了的。“草莓普遍发生的炭疽病,一般是从根部先发病。到地里去时,往往需要观察根部,需要挖出草莓病株进行现场诊断,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确定病害,然后才能给出治疗的办法来。”姜卓俊给记者解释道。
 
包里还有一把土壤电导仪,用来现场测量土壤电导率,从而判断土壤情况。例如是否是盐害、是否施肥过量等等。“草莓不耐肥,农民有时不知道施肥的适宜量,很容易过量,电导仪就能帮助农民现场诊断了。”姜卓俊说。
 
小尺子也是必备的。记者接过小尺子细看,就是很普通的学生用尺,没什么特别。看出了记者的疑惑,姜卓俊笑着说:“可别小看他,带它来,可以现场进行叶片和植株高度的测量,帮助农民判别草莓是否徒长,然后再找出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当然,和很多专家出门一样,姜卓俊到哪里都带着数码相机。他的相机有两个用处,一是收集资料,用相机做现场记录;二是当小型放映机。“有时候讲起来干巴巴的,不太好懂,就可以现场放一些图片给农民看,例如发病的典型照片、休眠特征、徒长症状等。”正因为这个原因,他的相机特意多备了几个内存卡用来储存资料照片,。
 
此外,背包里还有放大镜,“眼睛花了,现场观察虫子的时候要用。”还有小刀,是现场切割观察用的。以及随手记录用的记事本和一个印着蜘蛛侠的蓝色小文具袋,里面装着水笔、圆珠笔、号码笔、带刻度的教鞭笔等等。笔是普通记录用的,号码笔在调查时做标定用,“带刻度的教鞭笔更有用,不仅可以量,也可以作PPT讲演时用。”
 
这就是姜卓俊的全部家当了。
 
姜卓俊看着自己这些宝贝,笑着说,“这就是我的‘背包工作室’,背上它,再揣上手机,万事俱备,就可以出门了!”
 
草莓教授的背包:能背多久,就背多久
 
还有一个月退休,姜卓俊的生活一点变化都没有发生,还是每天接无数个电话,隔三差五全国各地到处去。尤其现在是草莓大量上市和草莓采摘活动火热的好时候,他的手机简直没有停歇的时候,采访过程不断被打断,身旁的人都感叹地说,果然是一条名符其实的“热线”啊!
 
打电话的多,三番五次邀请他去的也多。像往年一样,一到三四月份,姜卓俊总要“欠债”很多,他自己一说这个也直摇头。“没办法,时间不够用的。”前几天还有几位江西老兵办了一个“老兵农场”种植草莓,多次邀请他过去看看,他也很想去,可就是安排不开,只好发电子邮件,进行远程指导了。
 
那么,此次记者见到的林林为什么可以插队?
 
林林多年前因车祸腿部受伤,成为一名残疾人。这几年一直坚持一边做好自己的生意,一边尽己所能地为残疾人事业做贡献。他的青岛“小时候农庄”,主打怀旧主题的采摘和农家宴,采摘的核心就是草莓。虽然现在规模有限,已经聘用了附近六位残疾人员工。为给更多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他盘算着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大棚数量。不过由于自己把握不准,他也非常犹豫。虽然早知道青岛农业大学有个“草莓教授”,也想去找,“可不知道请这样的专家是不是很贵?”林林犹豫过。
 
前不久,他刚巧有机会认识了姜卓俊。“我当面一问才知道,姜教授指导农民是从来不要钱的!快三十年了,一直都是无偿的。”
 
“我一听他想要带动周边残疾人致富,就决定全力以赴支持他!”姜卓俊说。
 
就这样,怀着 “让残疾农民致富”的共同愿望,姜卓俊决定帮林林把农庄打造成一个既能够吸纳残疾人就业,同时又能带动和引导残疾人学习掌握草莓种植技术自己创业的基地。
 
姜卓俊告诉记者,草莓产业前景广阔,残疾人家庭只要能有一到两个大棚,在当地草莓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一年收入就非常可观,“帮助残疾人,给他们什么都不如给他们技术,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致富。”
 
“退休就是退出工作岗位,可不是给事业画个句号。姜卓俊该退休啦,可‘草莓教授’还不能退。只要跑得动,还得背着这个大包,到处跑!”姜卓俊说。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