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14-3-29 11:38:58
选择字号:
工科人才流失严重 理工生抱怨:学习苦工作也苦
 
日前,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对外表示,我国未来的高考改革,将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即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这项改革能否落地有待验证,不过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渴求从这项方案中可见一斑。
 
事实上,据记者采访了解,由于诸多因素,许多理工科人才正在“逃离工科”。
 
经管专业 “ 吞噬 ” 理工生
 
“现在理科生填高考志愿,基本上要么报经济类院校,要么报综合院校的经济类专业,没有几个学生会主动报工科。”在北京市海淀区一所重点中学任教高三的郑老师告诉记者,“20年前,最好的学生愿意学工科,现在,成绩好的学生都想读金融和工商管理。”
 
而各大工科院校的高招录取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现象所言不虚。201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京录取的本科专业中,金融学最低录取分为617分,而物理学类、软件工程、化学类、环境工程录取最低分仅为609分,甚至该学校特色的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录取最低分为611分。同年,北京理工大学在京录取各专业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最低分609分,为该校除实验班外,最低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远超其它工科专业。
 
被经管专业“撬走”的理科生中不乏顶尖人才。根据中国校友网统计显示,经管专业是各省市区高考状元的首选专业。对于理科生而言,工科与经管此消彼长的“分水岭”在2000年。2000年前,自动化、电子信息、物理、 、建筑学等是理科高考状元们的通常选择,但在2000年之后,理科状元们开始集体转向经管类专业。
 
到了考研阶段,工科生本身具备较好的数学功底,经管专业课又较为简单,考经管硕士对于工科生来说“比考本专业都容易”。加之经济学和管理学就业前景更好,对应的工作岗位也大多是“坐办公室”,比工科岗位轻松,使得在读研阶段,又有一波理工科生被经管专业吞噬。
 
而经管类专业的火热,使得许多工科院校竞相开设经管专业,变身综合类院校。有工科院校经管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向记者坦言,自己现在带的研究生里,半数到三分之二都是工科背景,尤其是在职读研群体,不少学生打算读研后离开工科岗位。而本校工科专业的本科生,也争相希望能保送或者考上本校的经管专业。
 
拥有工科硕士文凭的工程师卢政也走上了这条路,重新攻读经管类的硕士学位,因为他发现,转读文科专业或经管专业,能有更多落户的机会。“一线城市对工科的需求少”。
 
学习苦 , 工作也苦
 
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谢宇明,至今仍记得自己“惨不忍睹”的大学生活。“高数、物理、化学都得学,而且还有很多专业课,还有一些课需要实际操作,特别难,学起来也很苦。同校的经管学院,80分以上才有可能拿奖学金,我们这里,只要不挂科就能有奖学金,可想挂科的人数有多少。”而他的毕业设计,居然需要设计一个能实际应用的设备,并且还要“造出来”,而经管院系的毕业设计,只需要做一篇论文即可,“他们所有的内容都能‘百度’到”。
 
即便毕业,不少工科生的工作环境也不尽如人意。毕业于建筑专业的陶博,自从毕业的那天起,就盼望着自己能够离开这个行业。他给记者看了作为一名工程师,公司为自己制定的岗位说明书,各种大小职责事无巨细有四五十条。“项目离家太远,每月才能回去几天,而且每天一早起来,神经就绷紧,项目上出了任何事情,自己都跑不掉,任何小细节都不能出错。”
 
陶博的电脑里,存着大学同专业同学从非洲发过来的照片,照片里,他的同学在和AK47合影,旁边是人高马大的当地黑人——他们的保镖。陶先生自己刚刚从非洲回来不久,在一家建筑公司做工程工作,“2010年的时候,一年能给到20万元,现在更多,但真的,真的是太苦了。不仅是气候条件、饮食和安全问题,更重要的是寂寞孤独”。而他在国内工作的同学,也不比身在国外者好到哪儿去,不少人也在“项目”上,而项目的所在地,往往是深山荒原。“那些地方,是你就算能上网买东西,都不知道该让人家寄到哪儿的地方。第一天兴奋,第二天是好奇,第三天感觉像郊游,第四天以后,就是寂寞,想家,想城市,想和工地外的人说话。但一个项目,往往一去就是几个月。”
 
从事通讯专业的工程师孙嘉燕,发现自己目前发愁的最大事情就是如何能让90后的工科毕业生安心工作,因为他们的实验室是隔离信号的,年轻的工程师耐不住寂寞,忍不了“几个小时不能看手机”,最终大量流失,辞职读研或转行去做其它与工科专业无关的行业。而这些年轻人的读研首选,是经济学和管理学。
 
耗到最后,孙嘉燕自己也打算转行,去读MBA,“工科太累,干不下去。国内企业,尤其是民企,都是把工程师当机器人用”。
 
工科人才出现流失
 
除了被经管类专业吞噬外,还有更多工科人才最终流失海外。
 
在一些移民国家,来自中国的技术移民正在成为新移民的主力军。这些技术移民既有从国内高校毕业后在国内工作者,也有在当地工作的中国留学生。技术移民会按照申请人的专业不同而设置不同的分数,工科专业可以获得更多加分,在同等条件下拥有比经管类人才更多的工作签证几率和移民机会,移民成功后也在当地更容易找到工作。
 
也就是说,发达国家正在不断吸纳发展中国家的工科人才,来填补本国的理工科人才缺口。在硅谷,软件公司35%的技术主管和实验室主任是华人。目前中国流失的留学生人才中,科学和工程领域的滞留率平均达87%,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全球首位。
 
已经拥有本科学位的北京青年刘先生,如今却要赴北美重读本科,专业是工科类,而他在国内的本科专业是会展。“高中时,成绩最差的两科是数学和物理,所以本科才选文科类专业”,但即便如此,他发现海外的工科专业对于数理化水平较好的中国学生来说难度不大,毕业后很容易留在当地。
 
原本应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工科生流失海外,使得国内出现部分行业的工程师缺口,尤其是在一些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城市。仅深圳一地,在2013年,高技能人才缺口达30万人,建筑工程师、通信工程师等工科人才奇缺。
 
为了延揽到工科人才来维持运营,不少国内企业开出了相当诱人的价码。一名在央企从事信号专业的工程师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单位,每年都会去西北某高校招聘相关专业的工科生,“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农村考出来的,城里孩子不愿意学这个专业,这些农村生源都没有什么关系,最后也都招进来了,给了户口,收入也不低”。
 
有教育界人士告诉记者,工科人才不具备“可替代性”,“学工科的人可以从事文科和经管类工作,但文科生和经管类学生,无法经过简单培训变成工程师”。
 
“技术技能型有三种人,第一类是工程师,第二类是高级技工,第三类是高素质劳动者。”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