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晓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3-6 9:07:35
选择字号:
教育如何鼓励学生犯错
 
■卢晓东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本科教育主要由文理学院完成,在其全部27728名本科生中,有23321名本科生在文理学院,只有4407名分布于其他三个职业性学院。洛杉矶分校为了支持本科生科研活动,竟然成立了两个独立的办公室协调和组织相关的工作,分别是“本科生科研中心——自然科学领域”“本科生科研中心——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这在美国高校中也十分独特的。负责本科教育工作的院长同时兼任副教务长的是帕崔西娅·特纳(Patricia Turner)教授,她个人的学术领域是世界文化和艺术以及美国非洲人研究。在维基百科上特纳教授被定义为一个民俗学者。在洛杉矶分校工作之前,特纳教授曾经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负责本科生教育工作。
 
对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问题,特纳教授给出了三个回答。
 
第一,特纳教授认为关键在于中小学教育。人天生就有好奇心,但中小学教育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天生的好奇心,使其发展起来。
 
从特纳教授这一看似一般的回答里,反思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会有些收获。学生的好奇心家长和老师都知道是什么,但如何能够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呢?何种教育活动又会摧毁好奇心?比如小学奥数比赛和专门的培训,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教育活动吗?比如高考在中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考如何鼓励中小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不是摧毁好奇心呢?
 
第二,特纳教授认为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和社会文化体系,应该鼓励学生犯错误并且能从错误中学习。
 
真正的创新活动意味着解决人类整体未知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而言,解决的方向可能是360度,其中可能只有一个方向,即1度的方向可能正确。但要找到这1度的方向非常困难,理论上犯错误是必要的。这就是在哲学层面、社会文化层面必须鼓励个人犯错误的基本原理。鼓励犯错误才能鼓励创新!当然,在创业领域道理也是一样。
 
在教育领域建立这样的制度和体系,困难更大一些。从这一角度反思从中小学一直到大学的考试,我们的考试评价基本逻辑是相反的,学生犯错误就会被扣分,这意味着某种处罚,所以我们教育体系最核心的逻辑就是不鼓励,而是持续处罚学生犯错误,以此帮助学生形成并强化他们“正确”的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让他们像惊弓之鸟一样害怕犯错误。我们的小学中,学生写字笔画超出一点就要被扣分,每次考试学生成绩不是一百,家长和学生都会收到班主任警示的短信,家长也发展成了“惊弓之鸟”。我们如果以范式描述既有知识体系的核心,我们的考试就是在强化范式陷阱,强化一种对于犯错误的恐惧心理,这是与创新截然相反的逻辑。
 
那么,如何鼓励学生犯错误并且能从错误中学习呢?以下改革可能是有效的方向。考试评分制度的粗略化,由百分制向A、B、C等第制过渡;奖学金制度的改革,由鼓励学生成绩精确向鼓励创新转变;考卷返还制度,给予机会让学生从错误中学习。
 
在教育体系中鼓励学生犯错误,意味着构建灵活的教育体系,这样的教育体系包含有多次机会,比如转学制度允许在社区学院就读的学生转学到加州大学系统,这种制度给予学生新的学习机会,同样成为其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一个部分。依据1959年的《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加州大学系统招收非常大量的转学学生,例如2012~2013学年,洛杉矶分校录取了一年级新生5621人,录取了转学学生3172人,这样的本科教育情况就是一、二年级5600多人,三、四年级则有约8800人,学校需要开设更多的三、四年级专业课程,或者在三、四年级有更大的班级规模。
 
第三,特纳教授认为在大学的考试中,50%应该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既有知识体系的事实、理论和方法;50%的应该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和表达。
 
如果将50%的比例分配理解在考试的内容层面,意味着50%的考试内容应该考查学生对既有知识的掌握;另外的50%内容应该有一定的开放性,或者一定未知程度。能够设计出这样的考题,要求教师本身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本身就在学术前沿。如果将50%的比例分配理解在评分的标准,那么掌握了目前既有的知识只能获得基本及格成绩,而取得高分必须具有创造性思考的表达,这样的要求似乎有些太高了。
 
《中国科学报》 (2014-03-06 第7版 观察)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