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高长安 华世勃报道) “环首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应该强化科技引领作用;要防止建设过程中趋同化;加强相互间协调联络,实现互利双赢,协调发展……”2月24日,由中国科协、河北省委省政府、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环首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要以环首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强化科技引领作用
“如果我们没有高端技术,怎么能用很小的土地来养活那么多人?我们的农产品价格很便宜,可是国外进口的品种价格比我们高出几倍。不做高端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很难取得胜利。”北京大学
院教授林忠平强调,环首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有高端技术、做高端农业。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员张真和认为,环首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应该在“优良品种和优质种苗技术、清减增效技术、设施园艺提档升级技术、质量安全保障技术和土壤连作障碍预防与治理技术”等几个方面强化科技支撑。
“我国耕地资源少,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约束日趋紧张,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力量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资源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申维辰说,环首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要强化科技引领作用。
申维辰认为,把农业科技进步与土地经营规模有机结合起来,在环首都地区,打造一批万亩以上的生产要集聚、实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规划布局合理、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有利于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机械的推广利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防止建设中的趋同化
“环首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一件大事,应该加强统筹规划,防止建设过程当中趋同化,”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员张真和认为,同质化必然带来两个恶果,第一个就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第二个可能造成恶性竞争。
“河北有平地、有山地,北部山地最多,南部平地最多,平地就像大的园区发展,规模化的经营。而北部的山区应该因地制宜,搞一二三产融合,搞观光农业,为大都市有一定收入的群体提供休闲场所。因为不同地区的山不一样,不同地区的条件不一样,要形成各样的特色。”北京农林科学院林果所所长王玉柱认为,环首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应该因地制宜,分类发展、分类种植。
“河北省传统农业优势非常明显,设计当中要实行产业化差异化设计。”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计划处长高旺盛指出,10多年来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取得的主要经验是特色立园、产业立园和科技立园,最后要加一个市场立园。没有这个,很多政府的投资和土地流转带来的改革红利很难落到实处。所以,机制创新应该是环首都现代农业园区设计的第一张王牌。
完善协同发展机制
“河北和北京利用自身的优势互补,来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切入点或者定位是很准确的,因为这个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跨专业,而且是一个跨行业的系统工程。”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张志斌认为,农业园区能不能做好,不是一家的事,是全社会的事情。
“京津冀绕首都圈的农业的发展,应该打破区域的概念。”北京农林科学院林果所所长王玉柱说,河北省有土地、人力等资源的优势和北京得市场、资金、技术优势紧密结合,京津冀的农业经济圈才能搞好。否则你弹你的琵琶我弹我的琵琶,融不到一起,优势得不到互补。
“要探索建立新的协调机制,多沟通、多联系才能使我们的合作持续不断的发展下去。”申维辰认为,要完善协同发展机制。
“探索建立合作双赢、多赢的机制,开展项目合作要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只有实现双赢或者多赢,合作才能做得好,各方面主动性、集聚性才能持续不断的增强和发展。”申维辰同时还表示,要搭建合作平台。既要组织专家学者和相关企业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研究,为推动协同发展,向中央和地方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也要及时对接京津冀合作的技术项目和投资信息,形成产学研共建共享大的平台。
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认为,环首都农业园区的建设,一是互利,首先对北京两千万人口的菜篮子有利,其次对北京周边的,特别是河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有利,会造福两地的人民。二是有利于环首都生态园圈的建设,农业园区的发展对构建首都的生态屏障具有重大的作用。
“北京和河北应该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合作理念,通过整合资源,加强相互间协调联络,实现互利双赢,协调发展。”林克庆说。
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表示,要以环首都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插上科技和资本两个翅膀。
申维辰说,加快建设环首都现代农业园区,促进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是加快京津冀经济区的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