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涛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4-2-18 13:47:49
选择字号:
大洋科考发现一处海山生态系统
底栖生物种类多样大小不等 大量存在于上坡和山顶

 

光学摄像拖体在海底拍摄到的生物
 
“大洋一号”船时间2月12日,中国大洋第30航次第二航段在我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开展了光学摄像拖体作业。其间,光学摄像设备在经过水下约1800米深处的一座海山时,拍摄到了一处海山生态系统,发现了多种类型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深海底栖生物。
 
这些深底栖生物包括了约1米高的粉红色海底鞭状珊瑚、20厘米~40厘米高的粉红色树枝状珊瑚、不足10厘米的白色簇生珊瑚、不规则块状的白色海绵以及海星、水螅、鱼等。据现场样品描述员、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深海和极地底栖生物课题组黄丁勇介绍,这些生物主要有7类,其中较多的是白色簇生珊瑚,个体很小,不足10厘米,部分堆积在一起。另一类数量较多的是鞭状珊瑚,长度达1米。此外还有很多海绵,白色居多,呈块状,形状不规则。现场还观察到很多鱼类,体长在20厘米~100厘米之间,也有少量体长在1米以上。在这些鱼类中,还包括一条鲨鱼,体长约1.5米。
 
除了活的生物,在海底表面的沉积物上还残留着大量珊瑚死亡后留下的残骸,呈黑白两色。黄丁勇分析称,死亡时间较久的珊瑚为黑色,白色则显示死亡时间较短。
 
根据观测到的影像,黄丁勇推测,该处应为一个普通的海山生态系统。通过海底影像发现,生物大量存在于该处的上坡和山顶,下坡一侧生物种类和数量非常少。“根据生物的分布,上坡和山顶可能有上升流。上升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物质,有机质增多,因此生物比较繁盛。下坡一侧没有上升流,生物相对就会少一些。此外,下坡一侧沉积物覆盖量很大,沉积物多,底栖生物尤其是珊瑚较少。”黄丁勇说。
 
截至目前,本航段还未采集到热液口的生物。黄丁勇介绍说,由于热液口生态系统非常狭窄,因此采集热液口生物具有很大难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