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道正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4/12/3 14:42:39
选择字号:
南开校长:走出校门忘记所学,剩下的就是大学

 

中新网天津12月2日电 (记者 张道正 通讯员 马超)“校长,为什么专业课老师讲的例题头头是道,我自己做时却一头雾水?”
 
“校长,我们专业毕业能做什么?”
 
“立公增能,知行合一——我与龚校长一席谈”座谈会日前在南开大学办公楼举行,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出席会议,他叮嘱在座学生要重视公共课程的学习,打牢基础,将个人的兴趣专长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注重自己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扬长补短,“淡定”地面对挫折。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克欣,学工部负责人及新生辅导员与会,共同倾听来自该校新生代表的心声,解答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
 
校长教你学公共课:打好基础,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校长,我认为大一新生的公共课太多,占用了学习专业的时间,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面对新生毫不客气的“吐槽”,南开大学校长的回答也不算太“客气”:“我认为,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不会微积分就算不得大学生,这是我作为‘理工男’的管见。”龚克以独特的“校长风格”进行解答,赢得笑声掌声一片。
 
龚克认为,大一学生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学好专业”,而是“打好基础”,因此大一的学习应当以公共课学习为主,涉及少量专业课,从宽泛的基础出发,培养起科学的思维方式。
 
“比如数学这门公共课,它是训练严谨逻辑思维的科学,而不是简单的算术,更不能稀里糊涂地做题。”龚克从数学这门公共课程谈起,他说,数学研究的是“变量与变量之间的联系”,联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全面因素对变量的影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条件变化结果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龚克说,这样的“数学思维方式”对做事情也会产生影响。在处理社会问题过程中有时候并没有唯一的解,条件的变化的影响一定要全面且有重点地把握,比如,我们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追求富强民主不能以民族分裂为代价,在面对这些具体的现实问题时,我们应当进行“优化考量”
 
龚克又讲到另一门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其中包含了最基础的“为人”、“处世”的原则。“你们在大一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看起来和高中时代差不多的基础课程,并从中悟出与高中学习的不同之处。”
 
龚克说,“温故而知新”是一种强大的本领,对于知识要像欣赏字画一样“常看常新”,不断“与时俱进”,领悟出新的东西,这就运用到了文科的思维方式。
 
龚克说,随着科学的发展,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很多学科都在科学化,对定量分析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很多分子的合成都是通过计算完成而不再需要在实验室里瓶瓶罐罐地实验”,这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也不断增长;而在人文素养整体提升的社会环境之下,对文科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人文基础的夯实显得更为重要。
 
他还说,“课程已经在尽量删减,留下的一定有留下的道理,所以,请大家一定重视公共课的学习,在大一时期,这比专业课更加重要。”
 
校长教你学专业课: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校长,为什么专业课老师讲的例题头头是道,我自己做题时候却一头雾水?”
 
“校长,我们专业毕业能做什么?”
 
“什么都能做!”面对大一新生的迷茫,龚克坚定的鼓励仿佛给现场注入一剂“兴奋剂”。
 
龚克说,所谓专业,很多同学更多地关注于它的“专”,即和别的专业不一样的地方,其实反而应当关注和其他专业“相通”之处。所谓“通才”的培养绝不是把所有知识都灌输给学生,这也做不到;老师讲解例题也并不是要求学生只会做几道例题,而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这一类的问题,做到触类旁通。
 
“近年来,有些人认为一些专业的就业出了问题,我认为不是专业有问题,而是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有问题”。龚克说,高考考生在报考专业时,对时下热门专业盲目性地趋之若鹜,固然造成就业市场中的“供过于求”,但根本原因在于:你不够强大,即专业学得还不够好。
 
龚克说,也许诸如“胶卷制造”这样的专业的确是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被取代,但对于大部分专业来讲,需求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是在需求5000人的情况下,以前3万人报名,现在是10万人报名。“但只要是需求存在,作为本专业的学生就应当学到最好,如果说连5000人的范围你都入围不了,那不是专业不好,是你在专业里学得不够好。”
 
对于大一学生普遍存在的迷茫,龚克认为,一方面应当借助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他以亲身经历告诉学生,现在学习的专业乃至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更多是“被选择的结果”。因此“有时候不必把一切都规划得很清楚”,“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龚克指出,作为学生,把大方向定好,从小事做起,一门功课一个知识点地学习积累,他说,学会学外语、学会数学、学会做化学试验,看似是一个个具体的事件,但将来“被选择”的时候,以前所付出的种种努力都会体现出来。通过一个人能学好A、学好B、学好C的过去,就可以证明未来出可以学好D、E、F。
 
龚克再次强调,“你们在经历着一个比我们的时代发展更快的时代,你们一定要打好基础,大学是什么?当你走出校门,把大学中所学习的具体知识都忘记,剩下就是大学。那么剩下了什么?是素质,是能力。”
 
校长教你玩转社团:发展情商,扬长补短
 
“校长,大学除了打好基础,学好专业,是不是还应当发展其他的素质和能力?”
 
“如果大学四年成绩都特别好,但却没参加过社团活动,这是不行的。”龚克分析了当前的评价体系,他说,争取好的分数没有错误,但单凭考试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是不充分的。
 
他希望大家明白,在学校里某门课程考试的成绩、名次,过20、30年后看并没有那么重要,如果有一个人拿着自己当年的成绩单去某学校应聘一个教职,告诉人家当年这门考试是第一名,所以能够胜任这个岗位,这是显然是丢分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在用当年的成绩单作为资本,他的潜力令人担忧。
 
龚克建议,新生除了学习,还要参加一些社团、协会或是其他组织的活动,这些平台提供的不仅是专业领域的知识,更能锻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发展这种情商是非常必要的。未来即便是在科研岗位,对情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大科学时代通常是“团队作战”,团队协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如果每门考试都挂科,也是不可以的。”龚克建议新生“在同时间段只参加一个社团”,善于做好时间管理,用来深化专业、发挥长处、弥补短处的时间要分配好。尽管当前学校还是以学业评价为主,但学生应当认识到光有学业评价是不完善的,在现有测评体系里没有测评到的东西很有可能是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
 
龚克说,全面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就要想办法弥补,“你们这个年龄还是可以‘扬长补短’的,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就只能够‘扬长避短’了。”
 
杨克欣向在座新生介绍,两个月前大家入校不久时做的“公能”素质测评就是当前学校在评价机制上所作出的探索,测评不是目的,而是希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总结、他人评价、群体评价,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了解自己,促进主动发展的意识。尽管目前尚未没完全用使用综合评价体系,但已经迈出重要一步。
 
校长教你应对“二元困境”:顶住压力,努力寻求解决方法
 
“校长,我有一些‘想做的事’,但也明白有一些‘该做的事’,您觉得哪个更重要?”
 
“校长,我很想学好我的专业知识,但我们平时上一百多人的大课,和老师基本没有交流,没有讨论……”
 
“校长,我很想学好英语,但英语课安排得太少,平时也没有语言环境……”
 
“校长,我想学一门小语种,但是学校的小语种课程是不能选修的……”
 
对于新生入学半学期以来遇到的各种困难,龚克首先鼓励同学们“自己寻求解决的方法”。龚克实事求是地讲出学校的困难,他说,对于学校现有资源条件大班教学,对于一些课程有所限定是不可避免的,但“大班教学、小班讨论”的模式是值得提倡的,在国外一堂课老师讲几百页教材也是常有的事情。
 
他鼓励同学们敢于尝试和老师预约有准备的讨论会,同时他鼓励在宿舍中形成学术讨论的氛围,宿舍中的学风建设十分重要。
 
龚克认为,应当把当下“该做的事”变成“想做的事”。兴趣是最大的动力,但兴趣从哪里来?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真实的过程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也许你的专业不是自己的第一选择甚至认为它很无聊,这没有关系,要善于建立自我激励机制,从‘无聊’的事情中找到动力,这是自我管理很重要的方面。”
 
龚克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要持有开放的心态。他说,所有的学科都是在和其他学科冲击中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在和外界交往最频繁的时候发展得最为灿烂,闭关锁国后恰恰相反。不光是国家,个人也是这样,作为社会上的个体,力量非常渺小,个人的愿望要成为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愿望,个人的兴趣和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发展相一致,否则就是很无奈的兴趣,不要把兴趣放在这样一种境地。
 
龚克指出,新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能够坚持,顶住压力,渡过难关,同时要善于与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
 
“和你的辅导员交朋友,校长信箱也可以反映问题。”龚克这样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