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庭
“今年种了14亩水稻,全部采用了直播技术,产量比传统的插秧移栽产量高,明年将全部采用这种技术种植水稻。”近日,在河南开封杜良尚寨村召开的直播稻郑旱10号高产高效生产示范现场上,村民邵义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水稻是河南省第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00万亩,全省平均亩产500公斤左右,基本上采用育苗移栽技术实现生产。
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水稻室主任、水稻专家尹海庆告诉记者,直播稻是一种原始的稻作栽培技术,是唐宋前主要的栽培方式,而移栽稻是明清时期才逐步形成的。但在移栽技术出现之后,直播稻并没有消失,美国、澳大利亚主要采用直播方式种稻,中、日、韩及其他亚洲国家直播稻面积也呈上升趋势。
目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传统水稻生产的人工移栽种植严重制约河南水稻的生产。邵义表示,原来种植水稻得雇人插秧,今年每亩人工费涨到320元人民币,一人一天最多栽一亩,不仅慢而且贵。今年采用直播,一小时能播20亩,每亩只用20元。
尹海庆介绍,现代直播稻作,有别于过去简单粗放的稻作生产,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生产方式,是在品种创新、整地播种技术改进、先进化学除草产品研发等科技成果支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项新型的直播稻作技术。在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他们采用了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的早熟、高产、适宜麦茬直播的国审粳稻新品种——郑旱10号,在尚寨村示范种植了300亩。
河南省农科院粮食所所长侯传伟表示,该项技术还有利于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减少大田整地和移栽用水。长期从事植保研究的河南省农科院院长马万杰说,该技术由于晚播,有效地避开了稻飞虱传播的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的发生。
当天,专家随机从300亩示范田中抽取10块田进行现场测产,平均亩产612.4公斤,尚寨村种植户郭海龙的5亩直播稻亩产均高于该村移栽稻,最高亩产达到了689.2公斤。
“这样的亩产意味着,直播稻作将可以在河南适宜区域扩大推广应用,河南水稻生产将从育苗插秧1.0时代迈入直播稻作2.0时代。”尹海庆说。
《中国科学报》 (2014-10-30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