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科峰 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0/24 10:39:23
选择字号:
新文化运动百年:如何找回国人精神世界

 

■本报记者 彭科峰 崔雪芹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次年杂志迁往北京,改名《新青年》,影响中国百年历史的“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

如今,在新文化运动百年发轫之际,北京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台湾大学哲学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和安徽大学文学院等,决定启动“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议程,对这场伟大的运动进行研究与反思。

目标是否实现?

作为一场伟大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变革,新文化运动也引发了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思想、道路和理论的激烈争论。百年将近,新文化运动当初提倡的种种目标到底实现了没有?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程认为,陈独秀曾在《新青年》发刊词中强调科学与人权,也就是民主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但是时至今日,科学和理性在中国仍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局?这就不能不考察中国启蒙和西方启蒙之间的差异了。在中国以及日本,如同李泽厚先生所言,启蒙只是个手段,目的是救亡图存。保全国家的独立才是第一位的,至于人的独立需要服从并服务于国家的独立。这样一来,人的现代化问题就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搁置下来了。”周程表示。

他进一步表示,就新文化运动倡导的启蒙而言,西方国家很早就接受了启蒙的洗礼,理性和科学被不断地强调。但是,理性和科学在中国尚未完全扎根,中国的问题不是理性过头了,而是理性不足;科学不是宣传得太多了,而是讲得少了。因此,启蒙在中国还是一个尚未完成的课题。

浙江大学哲学院教授盛晓明指出,一百年后,我们的科学有了一个庞大的躯体,仔细琢磨发现,它其实没有灵魂。“科学精神到底是什么,格物、求实,还是创新?魂在游移。迄今为止,我们在科学的制度化上似乎缺失某种核心的信念。制度就是信念的外化。”

存在负面影响

新文化运动时期,打倒传统的儒家学说曾经成为核心之一。在今天的专家们看来,此举有偏颇之处。

周程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日本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儒学批判与“明六社”时期的儒学批判有不少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儒学在中国是文化内核,在日本终究只是一种外来文化。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韩水法认为,“新文化运动”时代,中国知识界和知识分子其实没有作好理论准备。他们对传统中国的理解,多数是基于直接的经验,并不是出于体系性的知识。“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文明体系,在五四之后,通过不断的激进化的行为,在没有充分地了解、没有很好地考察的情况下,就彻底地被摧毁了。”

反思文化“进行时”

“在新文化运动即将迎来百年之际,我们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与反思,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关系着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思维与认知。”韩水法认为。

他举例说,新文化运动中,人们对儒家,对中国的传统制度有很多批评,“当初人们为什么会提这样的思想?到了现代社会,它们为何又不适用了,或者在哪些方面不适用了?这些都是需要研究和弄清的。

“本次新文化运动的百周年纪念就是一个从当下的、鲜活的社会文化语境出发,对文化挑战‘进行时’的反思与回应,而不仅仅是‘过去时’的回顾和重构。”韩水法强调。

《中国科学报》 (2014-10-24 第17版 文化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