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继坚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4/10/16 15:04:01
选择字号:
光明日报:公布“冷门专业”应“定期化”

 

据媒体报道,教育部日前公布了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全国范围内共有包括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等15个专业“上榜”,具体到每个省份的情况则不尽相同。这些榜单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整理并公布,意在加强对高校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引导高校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越来越高,如何使学生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是衡量学校“教得怎样”的重要依据。然而,近年来,一些高校盲目扩张,什么专业热就上什么专业,一拥而上,最终导致重复建设严重。还有的学校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教学内容与社会、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教出来的学生能力跟不上,难以被就业市场所接收。当“榜单”揭出,当人们发现许多原本认为“光鲜”的专业竟然是“冷门”时,足见就业数据对于专业设置的重要性了。

定期公布难就业的专业“榜单”,可以视为教育部管理工作的创新。既从社会需求出发,又根据不同省份的实际,定期发布“冷门专业”榜单,有助于引导高校适时淘汰设置不合理的专业,倒逼高校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更加灵活、科学地制定学生培养计划。这也有利于解决学生、学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合理引导学生填报志愿。据了解,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自今年起,编制和发布本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将就业质量情况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强化对就业数据的分析和运用,体现了将这一做法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的考量。

学以致用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特别是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进程之中,要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需要更多适应时代需要、对接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是高等院校的职责所在。对于高校来说,敏锐分析就业数据,对“冷门专业”进行果断及时地调整,才是对学校、学生、社会负责任的表现。同时,应当改进高校考评机制,实现对高校就业率“脱敏”,使高校真实反映就业数据情况,为教育主管部门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适应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需要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才能在竞争中找准自身定位,赢得发展的先机。一方面,要改变“大而全”的专业设置思路,搞好“精而准”的专业设置,这需要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充分了解,也需要对自身的师资力量有合理的规划。另一方面,高校要有自身的“拳头产品”和特色专业,这其实是一些规模较小的院校后发赶超的机会所在。要改变只重书本传授的教学方式,带动学生更多参加专业实践,才能与社会需求保持同步。对于教育主管部门而言,还需要进一步提供更加专业、更加全面和动态化的数据分析,加强政策指导,为高校发展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