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歆涔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14 8:42:56
选择字号:
《自然》撰文分析中国研发力度首超欧盟
指出商业性及学术性研究体系仍须改革

中国电脑巨头联想集团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国研发投入的增长。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一个国家研发(R&D)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衡量该国科技创新程度的重要指标。《自然》杂志日前撰文指出,2012年中国在这一数值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研发投入占总体经济的份额首次历史性地超过了欧盟。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本月公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1.98%,欧盟为1.96%,中国研发投入比例首超欧盟。该数据表明,自1998年起,中国的研发投入已增长了3倍,而欧盟几乎没有增长。该数值主要受企业支出控制,反映出中国大力推动制造业和信息通信技术行业的发展。
 
英国布莱顿市萨塞克斯大学科技政策分析专家James Wilsdon表示,考虑到中国的整体科研系统是在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才逐渐建立起来的,按绝对价值计算,中国的科研经费总量仍未达到欧盟的 1/3,但这表明中国的研发力量非常“令人震惊”,这一最新数据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尽管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的研发投入支出已达到一个里程碑阶段,但钱买不来创新。科学政策分析专家指出,中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例如高速铁路、太阳能、太空探索,然而,中国领导人仍忧虑中国的整体创新能力不足。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中国科学与创新问题的专家Denis Simon说:“中国没有出现类似iPhone一样的世界级产品。这或许是一些政策对企业及科研团队的约束造成的。中国的研发体系倾向于规避风险。”
 
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薛澜希望在学术科学层面的改变。他说:“对于中国目前的研发项目管理及同行评议方式,我仍表示乐观。”
 
和中国的迅速崛起相比,欧洲的研发投入仍停滞不前。欧洲制定的长期目标显示,2020年科研投入将达到3%。而事实上,在过去10年里,科研投入只有略微提高。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Michael Jennings说:“欧盟对中国愈发强大的科研投入感到不安,中国正迎头赶上我们。欧盟需要一个真正的推动力来增加在公共部门的研发投入,但增加私营部门的研发投入似乎更加迫切。”
 
一个问题是欧盟委员会无法将商业支出单独应用于某一成员国身上。另一问题在于,欧盟的扩大导致成员国平均科研经费下降。OCED数据显示了欧盟成员国间的显著差距,例如德国科研投入占GDP的2.92%,而欧盟新成员国克罗地亚的科研投入只占GDP的0.75%。但Jennings补充说,欧盟“地平线2020”项目的科研投入增加了近30%,这释放出一个积极的信号。
 
一些分析家认为,欧洲没有必要对这些数据感到忧虑。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政策分析师Kieron Flanagan认为,单纯的数字越来越难以反映创新能力。例如,数字不能反映服务导向型产业的创新力,而该产业正是许多西方经济体的主导产业。一家建筑公司或者广告公司可以在满足合同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创新,这种创新能很快被效仿并对整个经济体产生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会被计算进科研投入里。
 
Wilsdon表示,与此同时,中国存在大量国有企业,它们将大部分商业科研资金收入囊中,但并没有有效利用,实际上可能抑制了创新。
 
根据英国伦敦市创新慈善组织Nesta于2013年10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国的国有企业可能会阻碍更具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的发展。Wilsdon是该研究报告的合著者。该研究认为,中国是一个“吸收型国家”,可以吸收利用外国的先进科技,自身却缺乏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但是,Wilsdon也指出了中国的一些亮点,例如华为和中兴,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及电脑企业联想,这些公司都是私营企业,却具有全球影响力。
 
中国将重点放在应用和产品研发领域,这意味着对基础科研的投入仍然薄弱,只占全部科研投入的5%,而其他OECD国家在该领域的投入则占全部科研投入的15%~20%。薛澜说,这一部分资金应当用于资助大量拿低薪水的研究者。许多学术工作者只能通过与产业界的短期合作弥补低薪。而这会分散他们的精力,使其不能专注于基础科研活动。
 
诺丁汉大学科技政策分析专家Cong Cao认为,资金资助和评价体系也存在问题:经费的分配过程不透明,有名的科学家和“安全”项目往往能获得基础研究经费,只机械地根据某人出版或发表的论文数量来评价其学术水平,高引用率论文的产出并没有赶上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研究者申请一些很少利用的专利。
 
Wilsdon表示,中国最顶尖的30所高校和中国科学院正在从事国际一流的学术研究工作,但并没有形成规模,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对人数较少的海归科学家。
 
Simon补充说,中国科学家需要更多独立性和自由从事高风险研究项目。这种改变正在发生。Cao希望,未来科研基金资助机构应该更加透明,尤其对于资金数额和被授予者而言。学者应获得更多支配科研经费的权限,允许他们增加支付研究人员工资的比例。
 
不过与欧盟不同的是,中国将提高科研投入的比例,使之在2020年达到GDP的2.5%。
 
(段歆涔)
 
《中国科学报》 (2014-01-14 第3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