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司马童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3-7-31 10:53:33
选择字号:
评论:袁振国主动辞职莫非是在“舍X保X”?
 
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工大会上,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人员宣布,袁振国不再担任教科院院长等相关职务。教科院职工称,纪检人员还在会上通报,有关部门已了解袁振国存在出国(境)团组、出差报销违规等行为,教育部同意其辞职。教科院有关领导证实,袁振国系主动辞职。(7月30日《新京报》)
 
都说“六月的天,小孩子的脸”,喻指夏季天气的变化无常。自7月17日媒体爆出“教科院院长被指携妻‘公务出国游’”的消息以来,当事者袁振国起先颇为不屑,并坚称“没什么不能回应的”,现在却又突然传其“主动辞职”,这么短时间内的迥异表现,着实让人惊讶于他言行之上的强大反差。
 
时移世易,在公众眼里,某些“清水衙门”也已变得“水不清”了。譬如,袁院长何以从“无惧回应”突变“主动辞职”,当然不可能仅仅缘于“英名毁于一旦”的自责与自羞,而是因为,有关部门确已查实并掌握了袁振国存在出国(境)团组、出差报销等的违规行为。在这舆情汹汹的“不利环境”下,或许只有袁院长的挺身诿过、引咎辞职,才能有效降温热议、平息事态。
 
正如有些网友所说,比起个别“事主”无视民声、厚着脸皮的继续恋栈,袁院长的“主动辞职”,终归更显“担当意识”。不过,人们仍应想到,因着网友曝光“偶然捡到”的一张“考察行程单”,公众才意外知晓了发生于2011年底的这桩“携妻公务游”事件。事情至少过去了一年半,想必有关花费就算存在“违规猫腻”,可能也早妥然“入账报销”;否则的话,有关审核部门岂能直至事情被揭,也从未发出过“追究之声”?
 
不难理解,袁院长当初对“携妻公务游”的不以为然、“无惧回应”,无疑跟其一直认为“此事通过了审批监管”大有干系。也正是凭着这种“有问题早就被究”的十足底气,起先听闻媒体约访,他才敢让记者“必须先与教育部新闻办联系”。却不料,舆情发酵之下,“上边”可能也越来越难明确“护短”;为求尽快地息事宁人,袁院长的“主动辞职”,反倒成了“保全脸面”的最好选择。
 
院长“主动辞职”,监管“失察清零”?本以为能让网上热议随之“熄火”的高明安排,却还是引发了公众对“失察问责”的又一波质疑:既然网曝的“考察行程单”确存“损公肥私”之实,那么针对是谁批准了这种公费出国的团组,以及考察费用的审核报销,难道也能借着“院长辞职”,都统统“清零”不查与不究了么?倘若真有此番盘算,那“院长辞职”的最大价值,也许就不在于“有过必究”,而更像是在“舍X保X”了!
 
屡禁不绝的公款旅游,的确很需要更多的“主动辞职”,来真切体现“洗洗澡、治治病”的整肃“四风”行动。但是,鉴于看多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弄虚作假,人们怕就怕在,一个人的“辞职”,会不会成了其他人的“辞责”盾牌。要是这种风气尚存,今日“暂且辞职”、明朝“犒赏复出”的一幕,可能仍将择日上演。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