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7-24 8:55:40
选择字号:
食蟹猴孤雌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系建立
 
本报讯(记者黄辛)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劲松研究组、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领导的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苏州)和健康科学研究所金颖研究组合作,建立了来自食蟹猴孤雌囊胚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系,为揭示灵长类动物生命规律提供了新的重要的研究工具。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细胞研究》。
 
单倍体细胞为研究重要的 问题提供了研究对象,但是,单倍体细胞一般只存在于低等生物中。能否从非人灵长类中获得单倍体的细胞系是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由于猴的遗传和生理特征与人类最为接近,因此其是开展基础和应用生物医学研究的最佳模式动物。
 
为了获得单倍体的囊胚,研究人员采用了孤雌激活的方法,即将停滞在减数分裂II期的卵母细胞在体外通过化学刺激的方法诱导重新进入细胞周期,排除第二极体,使激活的卵母细胞能够在体外发育到囊胚阶段。研究人员从孤雌激活的181枚卵母细胞中获得了70枚囊胚,建立了10株细胞系,其中有2株细胞系含有单倍体细胞(分别称为MPH1和MPH2)。
 
有意思的是,MPH1在不进行任何细胞分选富集的情况下能够在体外维持单倍体细胞超过140天,而MPH2只能维持60天左右。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差异与细胞本身的增长速度没有关系。由于这两株细胞来自两只不同的供体猴,该差异可能是两只供体猴本身的遗传背景差异造成的。
 
实验结果显示,食蟹猴孤雌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具有典型的灵长类胚胎干细胞特征,表达灵长类胚胎干细胞特异的蛋白,能够在体外分化成三胚层的细胞,并能够在免疫缺陷的小鼠体内形成含有三胚层组织和细胞的畸胎瘤。重要的是,该研究证明这些细胞能够用于体外遗传操作。
 
《中国科学报》 (2013-07-24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