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巧玲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7-23 8:39:59
选择字号: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坚守空间科学的国家使命

“空间科学卫星计划”是中科院牵头实施的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第一批启动的项目之一。负责该计划的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再次站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大路口,义不容辞地扛起了发展我国空间科学的大旗,成为在我国牵头实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核心科研机构。
 

空间中心怀柔新园区
 
■本报记者 张巧玲
 
从“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到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子午工程”,再到中俄联合探测火星计划“萤火一号”等一系列空间科学计划,以及牵头组织开展我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在我国空间科学发展征途上屡创佳绩,为我国空间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所有这些在空间中心主任吴季看来,只是在努力履行作为国家唯一的空间科学综合性研究机构必尽的职责而已。
 
近日,吴季接受了《中国科学报》的专访,对空间中心的定位和未来5到10年的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入阐述。
 
找准定位:勇于承担历史重任
 
中国空间科技的发展曾经一直缺少空间科学这一支探路尖兵。
 
1957年,苏联率先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紧随其后,于1958年也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类从此进入了空间时代。
 
1958年,中国科学院开始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中科院“581”组(空间中心前身)负责人之一、两弹元勋之一赵九章牵头研制“东方红一号”,使空间中心成为我国人造地球卫星的摇篮。
 
与美苏从一开始就对空间科学和深空探测投入大量经费不同,我国科研经费必须优先投入到国防建设中。在当时经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我国拿出大量的科研经费发展“两弹一星”,为的就是使自身能够在国际上具有与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发言权和独立权。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几类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卫星也相继发展起来,比如通信卫星系列、气象卫星系列,以及后来的海洋卫星系列等。但是,真正用于空间科学研究的卫星直到2003年才发射升空,这就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科学卫星计划——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
 
尽管我国的空间科学家一直呼吁国家应该实施空间科学卫星计划,但是在那个历史发展阶段,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占据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发展空间科学卫星系列还 “为时尚早”。
 
在“双星计划”成功实施之后,空间中心在中科院党组的指导下,开始牵头研究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先后出版了《我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5)》、《中国至2050年空间科技发展路线图》,并在最近出版的《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一书中对于空间科技发展作出判断和展望。
 
吴季也在《中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发展空间科学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需求》的专文,阐述了我国进入自主创新、科技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阶段后,通过空间科学卫星开展重大前沿科学探索、牵引航天技术创新、普及科学技术和激励民众民族自信心等几个方面,都已成为国家重大需求。因此,空间中心应该适时站出来,向国家提出相应的战略性建议。
 
伴随着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推进,这个机会在2010年出现了。在中科院党组的领导下,空间中心推动了“空间科学卫星计划”。该计划成为中科院牵头实施的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第一批启动的项目之一。空间中心再次站到我国科技发展的路口,扛起了发展我国空间科学的大旗,成为在我国牵头实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核心科研机构。
 
吴季表示:要完成我国空间科学系列卫星的发展任务,包括牵头组织战略研究、布局安排预先概念研究、支持和领导进入工程型号前的关键技术研究、全面领导进入工程型号的科学卫星的研制和试验,以及发射和运行,必须有一个综合性的空间科学研究机构来支撑,如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及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GSFC)。
 
“空间中心的定位就是根据这些国家需求而凝练的,我们实际上别无选择。”他说,“因为这里曾经是我国人造卫星的摇篮,历史上还提出和主持过几乎所有科学卫星及相关有效载荷的研制,我们感到应该义无反顾,排除个人和小单位的得失,迎着困难上,勇敢地挑起这个担子。”
 
2011年,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中科院党组决定依托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成立院设非法人研究单元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一个单位两块牌子”,明确要求空间中心担起发展我国空间科学的重任。这也反映了中科院党组对于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重要战略布局,以及对空间中心的信任。
 
谋求变革:实现跨越发展
 
采访中,吴季不止一次提到美国JPL和GSFC。“这是NASA最大的两个机构,也是我们的标杆。”他说。这些机构既负责空间科学任务的论证、建议的提出,也负责项目的实施。
 
定位虽然已经清晰,但也让空间中心看到了自己与上述国家目标的要求以及与国际空间科学先进国家的相应机构之间的差距。根据对现状和要求与标杆之间差距的分析,从2011年开始,空间中心领导班子实施了各项改革措施。
 
首先,科研和管理机构全部依照新的定位和目标要求进行了调整。
 
吴季介绍,空间中心目前的研究与管理机构可以归纳为4个研究部,下设12个研究室,全部研究方向均为各学科的前沿和重大创新技术领域;4个针对先导专项的任务管理和运行中心,全面支撑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管理和运行;5个综合管理部门。
 
为了提升管理水平,空间中心在机构调整到位的同时,对综合管理机关干部进行了轮岗,提升了中层管理干部的全面能力和责任心。
 
此外,空间中心以国际合作为抓手,激励研究单元看到差距,尽量通过国际合作实现跨越发展。
 
加强学习,既能看到差距,也能促进跨越发展。“2013年初的中心工作会上,我们将今年定义为空间中心的学习年。通过这些学习,也激励了我们的自信心、提高了认识水平,对抓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实施空间科学的发展规划十分重要。” 吴季说。
 
中国科学院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国家队和火车头,空间科学领域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空间中心作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摇篮,在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每一个历史关头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先行者和火车头的作用。
 
展望未来,空间中心的领导班子正在带领各成员向建设我国空间科学领域的卓越中心迈进。
 
“相信我们在中科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一定能够率先实现跨越发展,不辜负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名称,让中国人在空间科学和探索方面的成果成为人类探索太空的新里程碑。”对此,吴季信心满怀。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
 
《中国科学报》 (2013-07-23 第5版 创新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