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莹 张晓鸽 来源:京华时报 发布时间:2013-6-27 11:56:33
选择字号:
林建华争议中调任浙大校长 业界望选拔更加公开
 
4个多月没有校长,经历了学生毕业证无校长盖章、浙大校友会声明等事件后,昨天(6月26日),浙江大学校长任命终于尘埃落定,由重庆大学原校长林建华出任。
 
中组部宣布校长任命
 
昨天,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出通知称,26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浙江大学宣布林建华担任浙江大学校长的决定。
 
昨天上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浙大校长的选拔主要由中组部来确定,教育部等进行配合。相关部门对大学校长的选任都高度重视。对于校长人选,都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考查了解才最终确定,因此,一旦确定,便不会更改。
 
记者注意到,当天尽管各大门户微博都在第一时间公布了这一消息。直到下午5点前,浙江大学的官方网站上,校长一栏还没有更改,接近5点时,学校官网已经无法打开。浙江大学的官方微博也没有发布新校长任命的消息。
 
将出席浙大毕业典礼
 
昨天,记者了解到,林建华到任浙大后的首次公开露面,将是出席6月29日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学生毕业时,毕业证上将盖上校长的印章。6月24日,林建华已经主持完成了重庆大学学生的毕业典礼,这也意味着,今年,重庆大学和浙江大学两所学校的毕业证都由同一位校长签发。
 
北大老同事力挺林建华
 
昨天,记者联系多位曾与林建华共事过的北大同事们。他们均表示,林建华“绝对有实力、有能力”出任浙大校长。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一位教授告诉记者,林建华学术能力有目共睹,是国内顶尖的专家。而北大校办综合科的一位工作人员则表示,林建华任北大校领导期间,工作效率高,沟通协调能力强,并且有大局观。此外,还有一位现在北大工作的浙大校友发表长微博,自称与林建华相识十几年,赞其恪尽职守、视野开阔、明辨事理,不应“预判其不合格”。
 
□对话1·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陆国栋
 
希望校长选拔更加公开
 
记者:浙江大学校长问题很受关注,没有校长对浙大有哪些影响?
 
陆国栋:从今年2月开始,到现在校长空缺了4个月。主要是学生毕业问题,之前3000多名硕士博士生毕业时,就牵扯到毕业证校长签名问题。现在,8000多本科生的毕业证同样需要校长签名。
 
记者:新校长的人选,你是如何知道的?
 
陆国栋:我也是通过网络才知道的。今天(6月26日)下午3点半,浙大召开中层干部扩大会议,正式宣布新校长任命。
 
记者:之前网上对新校长选拔有颇多争议,您怎么看?
 
陆国栋:对于校长选拔,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再公开透明一些,因为在这之前谁都不知道新校长是谁,大家都是通过网上来了解。现在全国校长的选拔主要都是任命制,信息不透明,我们希望能够更加公开一些。
 
记者:新校长的选拔是否征求过师生的意见?
 
陆国栋:这个不知道。好像也没有这个程序。
 
记者:对现在网上的负面声音怎么看?
 
陆国栋:这主要是因为校长空缺的时间太久了。
 
记者:对新校长就职后,您有哪些期待?
 
陆国栋:希望校长能够回归到教育本身。听说他在重庆大学也是比较实干。我们还是希望能更加务实一些。因为科研容易量化,但是教学很难量化,这是基础。所以我希望新校长到任后,能够回归教育,给大家带来正能量。
 
□对话2·教育专家熊丙奇
 
大学校长公选迫在眉睫
 
记者:这几天浙大校长任命的事情受到广泛关注,你怎么看校长任命的问题?
 
熊丙奇:浙大的事情,反映出学校的教授、校友们希望对校长任命有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的需求。在很多国家,选择校长需要组成校长遴选委员会,按照学校标准进行公开选拔。在选拔的过程中,教授和学生都有权表达自己的意见。现在,我们的校长选拔任命则是行政主导。
 
记者:现在的校长任命制度有何利弊?
 
熊丙奇:现在大部分的校长由行政单位来任命。这样选拔,具有行政标准,而不是学术标准。候选人要有行政级别,也要符合上级心意。因此校长是官员,而非教育家。另外,校长到岗后,主要对上负责,而不是对教师和学生负责。因为这样选拔出来的校长,追求的是行政办学的政绩,这也导致我国大学办学非常严重的行政化问题。
 
记者:校长公选的阻碍在哪里?
 
熊丙奇:在2012年的教改方案中,国家就提出了去行政化改革,要转变政府管理模式,要取消学校存在的行政级别,要完善校长公选的办法。2011年,教育部选择5所学校进行校长公选试点,但是,这个范围还是很小,同时,试点还是以行政作为主导。虽然教育部门也意识到去行政化的迫切性,但在推进中还有问题。浙大的情况也反映出,推进校长公选制已经刻不容缓。
 
记者:大学校长在一所学校里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的角色?
 
熊丙奇:有的人希望大学校长应该是院士或者是长江学者,这是不对的。我们反对校长和院士互为福利。大学校长关键是要懂教育、懂管理、有社会管理能力,是CEO,对学术不要强求。不能把学术作为遴选校长的标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