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25日讯(记者陆琦)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今天凌晨5点,在福建厦门锚地避风的“蛟龙”号再次起航,前往南海海山区作业。
据悉,“蛟龙”号预计26日下午抵达预定作业海区,具体下潜时间将视海况而定。届时,“蛟龙”号将继续搭载科学家下潜,进行海底实际观察、取样和海底地形调查等。
同济大学教授周怀阳表示,此次作业目标是南海海山区一座小的死火山。除常规试验外,科学家将通过“蛟龙”号采集火山岩石等海底地质样品,并对海底火山地形和生物群落进行观测研究。该火山将成为了解我国南海基底地质的一个“窗口”。
据了解,6月17日至20日,“蛟龙”号连续4天下潜4次,并分别搭载了周怀阳、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邱建文和同济大学副教授杨群慧3位科学家下潜,完成了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将近一半的下潜任务。
在这4次下潜中,“蛟龙”号采集到了大量冷泉区的生物和矿物样品,包括蜘蛛蟹、贻贝、毛瓷蟹、冷水珊瑚、碳酸盐和保压冷泉水样品等。20日的下潜中,“蛟龙”号还对冷泉区进行了微型地貌测绘。当日傍晚,“蛟龙”号起航赴厦门锚地避风。
《中国科学报》 (2013-06-26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