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桂斌院士为环境与健康菁英班学员作报告。
■本报记者 温才妃
“北京到济南坐高铁只要一个半小时,但北京堵车经常需要一两个小时。趁着堵车的空儿,我们就到这里来(讲课)了。”台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江桂斌的一席话逗乐了在座的山东大学本科生。
是什么事让院士和大学生们如此兴奋?原来,日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山东大学联合设立的首届“环境与健康菁英班”开班了。
作为环境与健康菁英班的牵头人,江桂斌表示,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我们希望选拔不同学科背景的本科生,培养他们的学术兴趣、学科认知。进入环境与健康菁英班的学生将获得多方面的能力培养——挖掘潜能、鼓励创新、全面发展”。
与众不同的菁英班
在山大,环境与健康菁英班是第8个以“菁英班”命名的学科班。而国内高校中的菁英班更是不胜枚举。那么,环境与健康菁英班与其他菁英班究竟有何不同之处呢?
山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汝涛指出,环境与健康菁英班的开班思路与国内高校中常见的“为开菁英班而开班”的思路有很大不同。“它选拔的是本科二年级即将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而不是通过高考直接进入菁英班的学生。前者可以吸纳不同专业的学生,用多学科视角看问题,后者则未必。”
事实上,强调学科交叉创新正是环境与健康菁英班的最大特色。据悉,环境与健康菁英班每年从山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与工程学院、医学类等学院中择优选拔40名大二本科生进入环境与健康菁英班学习。
与以往搭建的菁英班有所不同,环境与健康菁英班不仅弥补了中科院尚无本科生的缺憾,也充分体现了中科院的科研优势。
据江桂斌介绍,学生在山大修读本专业课程,从大二暑假起,山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共同为环境与健康菁英班学生开设部分选修课程,学生结合自己拟定的毕业论文参与双方的科学实验或导师的研究课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还为菁英班的学生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并提供暑期夏令营、科研创新、社会实践、国内外学术会议或交流等活动的机会。
更为难得的是,国内高校菁英班多实行“本硕”或“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争取优质生源继续留在本校深造,如此“大方”地推荐自己的学生,如此“无私”地培养其他高校的学生,这种合作模式并不是所有的高校、科研机构都乐意尝试的。
江桂斌表示,环境与健康菁英班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来可能发展的方向,并不附加必须报考中科院研究生的硬性条件。
“学生留在本校与否更多靠的是学校的魅力,而不是限制。”刘汝涛表示,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平台,本身也是让学生对学校产生认可的重要方面。
与研究生面试大不同
尽管培养条件优越,但学生能否顺利入选环境与健康菁英班,凭的可不只是考试成绩。
“老人摔跤了,你敢不敢去扶他?”评委席中,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务处处长杜宇国突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面试的男生犹豫了几秒,正当评委准备质疑他的犹豫,男生回答:“如果他能自己站起来,我不会去扶他;如果不能,我会(扶他)。”
“一般人会立刻回答‘会’,虽然你犹豫了,但我却听到了不一样视角的回答。这也很好。”杜宇国说。
面试现场,评委们会对学生卖爱心包裹的经验产生兴趣,或是问“同学们为什么选你当班长”这样的问题。这一切,与学生想象中的纯学术能力考查有些格格不入。
据介绍,进入面试的共有60名来自不同学院、基地班的优秀本科生。面试中分值占比:20%的英语口语,40%的专业知识,40%的综合素质。
其中,江桂斌尤其看重综合素质,午间休息他还特意提醒评委们不要用研究生的面试方式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研究生选拔可以考查他的科研经历,本科二年级的学生考查的主要还是科研潜力。对科研的热情、对科研问题的看法、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自身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等等。”
即便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面试,准备的过程仍然是有意义的。山大环境科学专业大二学生张冰洁不仅准备了英语口语、听力,还提前翻看了大三才学的《环境毒理学》。她认为,环境与健康菁英班的面试给她提供了一次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学习的好机会。最终,作为36人中的一员,张冰洁顺利入选首届菁英班。
不仅仅是培养未来科学家
“历史悠久、人才济济、装备一流、经验丰富。”面对着入选的36名学员,与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打了40年交道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山大环境研究院院长王文兴用了简单的四个短语,勾勒出了对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总体印象。
“作为环境与健康菁英班的班主任,我将会向学生公开手机号,还会定期给他们发短信。” 江桂斌笑着说,根据以往的研究生办学经验,高达80%的人毕业后将会留在环境与健康领域继续发展深造。“当然,这跟我们花在学生身上的精力多少相关。”
能留在环境与健康领域继续深造的人固然以科学研究为主体,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岳良同时希望,“菁英班培养的不只是未来的科学家,还能够培养出未来的战略家、企业家甚至政治家”。
在他看来,解决环境与健康问题,科学研究是主旨,但也需要其他方面协同解决。当前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只注重发展经济、忽视了环境保护所致,只有企业家真正注意到并参与解决环境健康问题,政治家站在国家高度乃至全人类的高度重视环境健康问题,环境与健康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在将来的发展中,人们会认识到,有了科学研究的经验再到社会任职也许会更好。”
《中国科学报》 (2013-06-06 第5版 大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