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洁尉 周飞 苏国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6-4 8:38:24
选择字号:
有害螺类防治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
 
本报讯(记者李洁尉 通讯员周飞、苏国华)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徐良雄、魏孝义等完成的“一种β-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衍生物在有害螺类防治中的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螺类是软体动物腹足类的统称,在海水、淡水和陆地上广泛分布,种类繁多,其中许多螺类可供人们食用或用作饲料、饵料,但许多螺类也是多种人、畜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或容易过量繁殖导致生态灾害,例如钉螺和福寿螺。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也是恰乐村肺吸虫和福建肺吸虫的中间宿主。由于人体对血吸虫病不能有效产生免疫,即使重复感染过的人也不能产生抗体,所以血吸虫病对人体健康可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并往往产生后遗症。因此从源头上控制和消灭钉螺才是防治血吸虫病最理想的措施。而福寿螺也有危害农作物、破坏生态平衡、传播有害病原之危害。
 
该研究通过室内浸泡杀螺药物活性评价实验,发现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螺活性,其中在10毫克/升的浓度下用药72小时,对钉螺的灭杀率可达90%以上,对福寿螺的灭杀率可达100%。
 
《中国科学报》 (2013-06-04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